[参考]爱和自由读书笔记合集。
76范文网主题栏目精选:“自由读书笔记”,敬请访问。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1
是谁说教师教育自己子女之殇有多痛,是谁讲我们用师爱捆绑学生,是怕落后的焦虑还是放不下的得失,多少次自我劝勉,多少次激动辩论,可是当你遇到《爱和自由》这本书,你也许会真正和自己和解。
得知这本书,要感谢孟凌老师。孟老师是省家庭教育团讲师,主持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负责校心理咨询室。偶然交谈,听我诉说“拗不过”幼小儿子的种种,微笑颔首,推荐我阅读此书。欣然买来,然而临近期末实在无暇顾及,假期白天还要带孩子,始终读得断断续续,即便如此,每页每句都如获珍宝,相见恨晚。
我第一次知道了“精神胚胎”,明白了成年后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惊讶于孩子的“吃”居然能发展智能、建立自尊和意志,对“自由与纪律”、“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等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一边接受着书中的理论,一边饶有兴味的观察着孩子的活动,心头萦绕的是安静的喜悦。我不再怀疑自己爱的能力,我相信我可以走出爱的误区。
作者孙瑞雪深谙蒙氏教育之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从孩子成长发育的角度阐述,列举许多成年人的例子,串起了我们很多关于成长教育零碎的感悟。反观自己的成长,我似乎懂得了自己,今日的个性和童年的环境密不可分,我一直期望改变,然而又害怕畏缩,直至近年,才慢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很多事情却豁然明朗,越来越好。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的我,在此书的阅读中,也渐渐放下执念,心中泛起层层悲悯的涟漪。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面对十三四岁的孩子,那些你不曾参与过的他们的成长,那些因为没有被好好滋养后留给你的“问题”困扰着你,他们在你苦口婆心,在你软硬兼施后却收效甚微,甚至变本加厉,虽然所幸你只陪他们走一程,然而深深的挫败感不正在渐渐销蚀着你职业的幸福感吗?那些从其他幼儿园转到孙瑞雪“爱和自由”幼儿园的孩子变化之大,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让我感动而愧疚”,认识每个孩子,尊重每个生命成长的节拍,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这样的“因材施教”因为有着理解的心理学渊源,才不会是伪善。
一定要读《爱和自由》,还有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事,比遵循规律更有效的教育吗。静待花开,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默默松土。这本书,教你给孩子阳光一样的爱,教你给孩子光辉灿烂的自由,让你和孩子一起幸福的成长。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2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这是看《爱和自由》最初打动我的地方,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人别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从事幼儿教育四年来,自认为是位充满活力与爱心的老师,但是看完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我突然领悟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宝贝来说是一种欺负。我们成人有太多的不可以,总感觉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能力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总是让孩子事事听从我们的安排,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而我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我爱你们。”可是这样恰恰违背了孩子发展的成长规律。
幼儿教师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哪怕是小擦伤也好也会让我们觉得无法向家长交代,因此我们处处小心,时时留意,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始终让孩子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我们整天对宝贝们说:“孩子们不能这个样子,不能碰那个东西会划伤你的手,你们就听老师的吧,老师是为你们好,老师爱你们。”我相信,这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事情。看完《爱和自由》,作为80后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想要驾驭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认为是有原因的行为,要做一个有心人,去仔细观察孩子的所需所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在爱和自由里健康成长的孩子。同时,我们在自我改变的同时,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家长,我们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我们才能给予我们的宝贝真正的爱与自由。
看完《爱和自由》还有的一个感触就是关于知识,我们是引领幼儿前行的教师,我们怎样去“教授”知识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教的方法,不再是枯燥的教,而是带着孩子去认识,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大量从生活中学习而不是课堂学习的过程。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孙老师说爱与自由并重,我们要把爱带给身边的每个孩子,同时,也适当放手给他们自由,只有爱没有自由,孩子就会失去自我,只有自由没有爱,孩子便会冷漠。爱与自由同在,并加以引导和体恤,让孩子们要学会相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快乐、坚强、充满创造力和勇气。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是在指责中长大的,现在我们忘记了自己的童年,忘记自己童年的故事,忘记自己童年的愿望,忘记自己被束缚后慢慢被磨蚀的没有个性的痛苦!这是我们的遗憾,因此我们更应该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充满爱、自由与温情,对宝贝更是应该用心去关爱,弥补我们的遗憾。
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6岁以前能够成长得非常好,他就越容易进入更高状态的人类的思想、人类的情感和人类的一切科学理论,如果我们被某一种东西禁锢的话,我们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热爱孩子,让他们充满快乐,我们给与孩子爱与自由,孩子就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人类之父,儿童是文明之父”。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3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以宣传当代教育家事迹,反映教育家成长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宗旨。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教育家?本系列丛书将会让读者体会到,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会有一些缺点和不足,甚至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某些缺点和不足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他们为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记录了作者李希贵幼年教育思想的启蒙发育——乡村中学的教学岁月——穿越“雷区”的校长生涯——教育的改革实践——建设教育强市的追求历程等各个时期的探索过程和理性思索。
读此书,我不仅可以了解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而且可以从中窥探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风云变幻、崎岖坎坷的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从书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颖而又被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忆中,没有自诩和矫情的夸夸其谈;在探索历程的评价中,没有文过饰非的不实之辞;在体验感悟的归纳中,没有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有的只是平实的叙述,客观的评判和真诚的自勉自励,从而使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会被书中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涌动出的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动和激荡,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和价值吧。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4
第四章讲述的内容依旧在延续前边的让孩子自己感受这个世界。
我们替孩子决定的事,拿选绘本这件小事来讲,最初可能是你替孩子选择。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开始有自己的选择了。那么尽管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可能不喜欢,但是她如果喜欢的话,请尊重这个选择。
不仅如此,穿衣服也是一样。孩子必须自己感受冷暖,自己体会美丑。
有时候我们灌输的“美丑”,我们告诉孩子:你这么搭配不好看,没有这么穿的,穿这件衣服会冷(热),对于孩子来说,她未必会听你,她会说不。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维尼执意要穿一件衣服,我说这么搭配不好看的,但是她说不要,就要这么穿。如果我执意去剥夺她的搭配行为,她会哭,然后执着地将衣服穿在身上。
这让我想到《萨拉就要这样穿》这本绘本,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他们沉浸在那种花里胡哨的搭配中。
这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美丑的一个过程。她自己感受到了,通过其他元素的摄入,比如看美术展、看绘本的熏陶,她会形成自己的审美。www.fW76.coM
冷热也是一样,前三章笔记中已经提到了。
还有就是孩子的世界其实不存在那么多应该的:
书中有两个例子,就是成人认为的墨守成规的世界,去干涉孩子。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小孩学的美术课,其实你看起来他们是在做“创意美术”,但真的都是老师将一个模板框架放在那里,这个东西应该在哪里,哪个东西应该涂什么颜色。
但这相较于我们小时候那种“花应该是红色叶子应该是绿色”的教法好得多了。
这里安利另一本书《和孩子一起涂鸦》。我先给自己种草了。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时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时别人教的,那时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第五章建议所有家长一定要看一下
这里有一个被我们深恶痛绝的行为:逗孩子。
还有一个我们总是在做又非常后悔的行为:打骂孩子。
书里印象最深的话:小孩子的思维表情很明显,小孩子的思维需要较长时间。但是有的小孩不用思维,被训斥、被打骂的孩子不用思维的。他们反应较快,好像不经过大脑。
还有逗孩子:每次别人逗维尼我都不会附和,甚至会甩冷脸给对方。
说得好像有点矫情,但是孩子真的不能逗的。
这里提到了一个二孩家庭的例子,惯用的那句臭名昭著的话就是:你妈妈生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要你了。
而这个例子中的妈妈用一个细心的观察看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告诉妈妈非常爱你。
孩提时代的某些烙印打得很深刻,至于之到了成年之后都无法抹去,它们从意识层面进入了潜意识,有些成为了困扰。
所以和小孩子说话,其实应该更加尊重才对。
第六章 说到孩子反复做一件事
相信很多妈妈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惑:孩子反复地阅读一本书。
反复进行练习,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书中举出孩子反复听一个故事的例子: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准确的概念。
昨天《宛爸育儿》公众号我写的文章有位妈妈的留言,是非常精彩的经验总结:
孩子早期教育,老师的任务之一((其实也包括我们家长),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表达。
农村野地里的孩子,充满感觉但是没有人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也是不行的。
还有孩子最初的认知,最好是一单一的色块让孩子认识颜色,拿一朵红色的花的卡片,孩子会以为红色是花,花是红色。
总结一下前六章,其实还是在说把感觉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感受这个世界。
我有一位家庭教育指导老师朋友,也是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悟出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在指导别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让家长把感觉还给孩子,尤其是孩子被打了,在家长看来被欺负的情况下,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如果孩子并没有感觉到是受到了的欺负,那么家长的大惊小怪就略显多此一举了。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5
恰巧第二期领读的,是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看了这本书的内容介绍后,我是欣喜得很,尤其是在亭主分享的文章《简单秒懂的基金定投策略》里看到我跟选的那支收益24%,而且坚持地很好的时候,我心里偷着乐呢。新手的'心态哈!
低估值+定投指数基金是钉大一直研究和推荐的投资方式,适合像我这样的普通人,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各类基金和特点,通过各种案例和他自己的经验带告诉我们该如何制定计划,配置家庭资产投资,是一本干货满满特别适合新手的书籍。
年假期间,断断续续看完后,又一边翻看一边做笔记,先生看我的笔记说你是在抄书吗?我不想跟他辩解,我试了很多方法,我本身看书比较慢,之前对这类书籍更是看不下去,我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自己加深印象,慢慢渗透这些理论,这是我自己的一种方式,何况现在是刚入门,如果这些理论不知道,那后面该如何继续呢?
我没有理他,继续我自己的方式,一直贯彻实践中慢慢修缮的思路。
结合书中内容,我准备按照钉大的方法做一个定投计划表,首先我得清楚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说实话,之前我从来都是不管家庭账本的,我跟先生默认划分,他还房贷我管生活费,小孩的学费培训费轮流出,没钱的时候互相给,这几年一直这样过来也没管。
因为先生一直也没太赞同我定投基金这个方案,给他分享的书他肯定也没看,所以我准备先以身试水,先开始行动起来,有了成效让他看到才能有说服力啊!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6
最近在读的是博多费舍尔写的《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过去看到这种标题党的书,会习惯性的反感,但事实上如果连7年内赚到1000万的勇气都没有,那肯定不会赚到1000万的。这本书中有个关键词是信仰,信仰才能更好的指导行动。
第八章储蓄——支付自己:既花钱又存钱的人,是最满足的人,因为他享受到了两者的乐趣。
1、会下金蛋的鹅
作者讲如何储蓄,在这个章节的开始分享了“会下金蛋的鹅”的经典故事。
一个农夫在农舍里养了一只鹅,有一天起来,发现农舍里多了一个金蛋,起初还不相信,拿给金匠鉴定确实是金蛋。他太兴奋了,第二天又早早起床来到这个鹅的窝旁边,结果发现又下了一只金蛋,第三天,第四天还是每天下一个金蛋,就这样他每天都来这里等鹅下金蛋,然后把金蛋卖掉,他很快就富有了。
由于农夫是个贪得无厌的人,欲望在膨胀,不满足金蛋的速度,觉得每天才下一个金蛋才少了,就把鹅杀了,看看肚子里能不能掏出更多的金蛋来。结果一刀下去,把鹅杀死了。以后他就再也没有金蛋可以拿了,很快又重新陷入了贫穷。
故事的目的告诉我们不要杀死你的鹅。要想每天有金蛋,就得会下蛋的鹅。这个下蛋的鹅代表的是本金,资本,也就是你的钱。金蛋就是钱生出来的利息,代表资本利得。
本金的来源就是储蓄,而且这个鹅是不可以轻易杀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永远不断的收益。如果你也想过富裕的生活,要想拥有财富,必须尽快的养一只能下金蛋的鹅出来,也就是开始储蓄。
2、储蓄的错误想法
对于储蓄,作者先行剖析我们对于储蓄的常见错误想法。
“等我挣到足够的钱,一切都会好转起来”,所以不愿意存钱,认为未来会越来越好,没必要现在去存钱,等我们有钱了就会养成储蓄的习惯。现在还没开始储蓄只是因为收入少。
作者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在收入增加的时候也未必会养成储蓄的习惯,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你的需求往往总是与你拥有的一样多。如果没有刻意储蓄的习惯,就会赚多少花多少,甚至依然月光。其实存钱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现在存不下钱,未来也一定存不下来。现在欠一屁股债,未来你的负债只能更多。
3、开始储蓄
如何开始储蓄,作者的建议很简单。应该先改变观念,学会支付自己。我们总是付钱给别人,买肉的时候付钱给肉铺老板,理发的时候付钱给理发师,贷款时付钱给银行。储蓄的意思就是付钱给自己,而且应该是先付钱给自己。
先从10%做起,每月先把自己到手收入的10%,放到一个全新的储蓄账户上,可以是货币基金可以是债券,这就相当于你支付给自己的钱,而剩下的90%再用于其他的消费支出。这个数量的资金并不会对平常的收入有太多的影响。
当然作者的意思应该是纯收入,如果还有负债的话,参考5050法则。然后千万不要动用这10%的存款,这就是你的鹅,是用来下金蛋的,而不是用来吃的。
储蓄先从10%开始,刚储蓄的时候,15%或者20%可能会影响平时的生活,而且收入低微的时候,储蓄反而更容易一点。1000元存10%和15000存10%,存下100元比存下1500元容易一点,总量越大,相同百分比的数额就越大。
储蓄的时间要选在月初,对于工薪一族,就是刚发工资的时候。大家对于储蓄的概念还停留在收入减去消费的差额部分进行储蓄,这样就相当于把储蓄的优先级放在最后,一般都很难坚持。
尽管现在收入很低,储蓄的比例也很低,勿以善小而不为,先养成储蓄的习惯很重要,一旦你开始了储蓄,哪怕只有10%,你就已经走上了财务自由之路。
有人会问,如果只储蓄10%,那似乎也没多少钱。这只是开始的做法,随着收入的慢慢增加,以及对储蓄的适应,可以增加到20%,30%甚至50%。
一个人总会碰到加薪或者跳槽涨工资或者个体户自己给自己加工资的情况,作者说很简单,由于你已经适应了当前收入的生活方式,还没习惯新增收入的生活,这个时候要调整自己的储蓄比例,除了原先的10%,应该把增加的部分50%用于储蓄,50%可以改善你的生活,慢慢的习惯只有50%的加薪,另外50%转入鹅的账户。这样无论你从多少开始储蓄,随着你的收入不断增长,你的储蓄份额都会无限趋近于50%。作者的导师就比较狠,一上来就要求对方直接储蓄50%。
有个每个月的储蓄,我们就会慢慢培养成养鹅计划,不管是瘦鹅还是胖鹅,只要鹅在,总会有下蛋的时候。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7
《财务自由之路》读后感心得体会: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是德国人——博多·舍费尔,也是那本很有名的理财入门书《小狗钱钱》的作者。这本书是在上次去海南出差的过程中阅读的,它陪伴了我一路的旅程,让我在旅途中更加充实。
这本书读起来完全不费劲,没有理财类晦涩的专业术语,都是一些理财理念层次的内容。我倒是觉更得像一本“鸡汤”书。不过都是有价值的“鸡汤”,不是“毒鸡汤”。这本书的翻译也非常地道,不像有些国外的书籍,读起来总是感觉别扭。这本书如果你不看作者介绍的话,完全察觉不出是老外写的,翻译得非常有中国文学韵味。比如:
乐观主义让人看到事物的积极面,而自信给你一种战胜事物黑暗面的信心。生活并不是一支由美好明快的曲调组成的交响乐,它还有黑暗低沉的曲调。
本书的主题是:管理你的财务状况,使它服务于你,而非给你带来麻烦。金钱可以使你生活艰难,也可以使你生活轻松。作者将我们的生活简化为5个领域:健康、财务、关系、情感和人生意义。5个领域都同等重要。并倡导永远不要为了金钱去做一些无趣的事情,大多数人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因为他们缺钱,所以你需要的是财务自由。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篇8
爱和幸福这是一则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童话,这是一则充满了爱和宽容的童话,这还是一则寓意深刻的童话。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巨人的花园》主要内容是:有一个自私的巨人,他不让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还砌起围墙,不让孩子们进来。因此,巨人的花园里始终是冬天。后来有一个小男孩提醒巨人,巨人这才知道春天为什么迟迟不来自己的花园了。巨人让孩子们进到他的花园来玩耍,春天也来到了花园,巨人这才感到无比的幸福。我明白了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巨人后来感到幸福是因为小男孩帮他除去了心魔,赶走了他那任性又冷酷的心和冬天,唤醒了他那善良、热情的心和春天。我懂得了孩子们是春天里的那一颗奋发向上的树,有了这些能把春天带来的孩子,无论多么寒冷,你的心仍然是热热乎乎的。在充满孩子欢笑的地方没有冷酷、自私和寒冷,只有善良、热情和温暖。爱和自由读书笔记 当然还需要一颗始终认为幸福和愉快、只需助人和知错就改的心来画龙点睛。以前,哥哥向我借东西,我不管什么东西我都借给他,可是叫他还,他总是一天拖一天,他的借口不是忘带了,就是没看完,这倒没什么,可是他有什么东西都不借给我。有一次,我在二爸的汽车上发现了两本“哆来A梦”,我把书带回家后,哥哥看见了大叫起来:“你带来干吗?赶快放回车上去。”我气极了,心想:我以前借了他很多东西,他非但不还,而我想借他的东西,他就是不愿意,我以后要用以牙还牙的方法来报复他,永远不借他东西。
现在想想,觉得那时我真可笑,不就是一些身外之物嘛。再想想,我那时借他东西他都很开心,我从中知道了自己很有眼光,挑的东西都很好。幸福是帮助别人,爱是别人帮助你。幸福和爱只需要帮助别人、改正自己的过错就可以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