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19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精选。

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并产生了很多思考。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如何写作品读后感才更有感染力呢?欢迎您的到来希望您能喜欢我们的内容并收藏!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1

荒芜一人的大漠,只有血一般的残阳和那埋葬了灵魂的永恒的哭沙。

三毛的文字,在我的印象里从来都是平淡的,丰腴和韵味也都出自这平淡,我对她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因此爱了她的散文,也是抱着一种极其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读她的文字。

这一夜,印象里恬静的撒哈拉忽然狂躁而凶残,吞噬着幻与梦,竟赤裸裸地将暴虐的人性捧到我的眼前,颤抖,因这文字而无法停止,闭上眼,耳边仿佛传来一阵哭嚎--骆驼的哭泣,哭泣的骆驼!

因为得不到,所以便不惜一切地毁灭,人也被当成了可以交易的物件。占有是人类极其特别的欲望之一,它膨胀的边缘都是罪恶的扩张。一群男人公然在人群中凌辱并虐杀一个女人,仅仅是因为他们得不到。三毛在写这个朋友死的时候,笔端有怎能没有血泪?在那个荒蛮的世界里,她什么也做不了,她担心着随时都会到来的战争,战争让人们忘记了罪恶是要受到惩罚的。然而悲悯的天幕下只有一片荒凉的沙漠,小山一样的骆驼的白骨,那撕心裂肺的叫喊还在天地间回荡,震荡着人的心灵让人痛得想哭,惩罚,在哪一个世界?

过去,听人说着人性的美丽与罪恶,我静静地笑,并且天真地告诉自己,罪恶也是一种美,我曾以为,那是一种辩证的哲学观点,超越道德。今天,我才知道,那真切的'罪恶深渊一样可怕,即使一丁点儿的罪恶也会抹杀掉所有的美丽,当一个血淋淋的画面在自己的眼前真实上演,那双制造这一切的手又怎能不让人胆寒而憎恶!人,竟可以活得如此悲哀!

因为自己不幸,就要制造出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这是妖精的旋律里的一句对白,这一刻又忽然想起,我心底里总有一个可怕的声音在诱导我,告诉我罪恶是人的天性,而这罪恶又源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文明是人类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枷锁,禁锢人性中的罪恶,正式由于现代文明中的法律与道德的束缚,人才得以为人。如果有一天任何人都不必为了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不会受到惩罚与谴责,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不想了,觉得悲哀。

撒哈拉的天空中呜咽的啜泣竟怎样都挥散不去,等着血色的残阳消逝,黑的夜也无法让整个沙漠沉寂,这罪恶与悲哀竟何以淹没不了呢?我问自己,好像一个永恒的疑问,而回答,也许只能是时刻都未停歇的永恒的沉默罢。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2

看完这本书这么多天以后,终于开始动笔写第一篇读后感了。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读三毛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只限于她和荷西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从这部作品,我第一次对撒哈拉这个地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整本书中,印象最深的篇章有《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大概是所谓生离死别都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情感吧,没有人可以从这里逃离。

人们总是容易同情弱者,就好像沙哈拉威人,他们出生在这片荒漠,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他们单纯,同样,他们也愚昧。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接受别国的统治,他们是值得同情的。然而,在《沙巴军曹》一章中,我看到了事实的另一面。他们在“魅赛也”偷袭沙漠军团,血洗了整个营地,染红了这片曾经美好的绿洲。而这,正是战争和混乱的残酷。他们是弱者,但是他们的'手上又何尝不是染满了鲜血?而那个手臂上刺刻着“奥地利的唐璜”的军曹,他背负整个团的性命,他憎恨着沙哈拉威人,但是最后却为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沙巴・桑却士・多雷”,那个对沙哈拉威人的朋友来说,没有名字的人,把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这片又爱而又恨的土地,一个人,孤零零的。

如果说《沙巴军曹》中,体现的是西班牙人和沙哈拉威人之间的悲剧,那么《哭泣的骆驼》中,体现的就是沙哈拉威人自己的悲剧。当初信誓旦旦说要民族自决,民族自由的人民啊,在摩洛哥人的枪炮之下,将手中的利刃枪炮对准了那个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领导,那个有才华有理想有气魄的人,并且将毒手伸向手无寸铁的沙伊达。

这个弱小的民族之所以弱小,之所以受欺负,是否也需要反省?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3

看三毛 的书,心里总是觉得有浓浓的悲伤,就快要化不开来。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只能偷|窥一二。

有一整套她的书,读高二的时候,一次考试考的很好,母亲说要给我奖励,立马跑到书店买了一套两本精装的三毛全集,欣然不已。后来借给一个很重要的人看,再后来我们分开,书一直在他那里没有拿回来,就重新买了一套。

《哭泣的骆驼》及《梦里花落知多少》,《娃娃新娘》是我最爱的三篇。新秀郭敬明的同名作不可谓不好,对于这样年轻的写手,已是难得,可是实在不喜欢他用三毛用过的名,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所描写的深情,是他无法企及的。荷西去世前,三毛已有预感,可是一直身体不好的她以为将去的是自己,甚至到公证处写下了遗嘱,去的却是荷西。那段时间,在美丽的海岛上,他们不问世事,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新年前夜在荷字的怀里许下十二个相同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幸福到不愿举步。夕阳西下,在阳台对饮的两人,摸着荷西的脖子,竟无端潸然泪下,她明白,是将有大苦难要来了,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沙漠风俗女孩子很小就要出嫁,三毛的邻居姑卡才10岁就要嫁人,而她的母亲当年出嫁时才8岁。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游击队首领巴西里与护士沙伊达的悲惨爱情。其中有对沙伊达的面貌描写: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对那帮--奸杀,巴西里亦被自己人出卖遇害。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4

三毛,在我看来,真的是个浪漫的女子,甚至浪漫得过份,但是似乎每次快要走到浪漫的悬崖边上时,她总停下脚步,回过头来,思考现实。

我控制不住自己去思考那些浪漫得过份的文字背后的真实性。我希望美好的都是真的,好让我对生活抱有些许幻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浪漫的事,这样有趣的人。我希望悲伤的都是徦的,那些凄美的情节,壮烈的人物都不是真的,这么浪漫的三毛,上天怎么可能让她经历这么多刺骨的事。我知道我这样无比矛盾,没有悲伤又怎么衬托出快乐的弥足珍贵,不经历过悲伤又怎么能写出真正的悲伤,快乐也一样,更何况是这样有血有肉的文字。

可能是年代的原因,《哭泣的骆驼》这本书读起来并不那么顺口,不过这对阅读没多大影响,就算是一样的文字,不同的人读出来的感受自然不一样,其实就算是一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里,读一样的文字,也不可能读出一样的感受。

我喜欢《搭车客》里面的一段话“这条荒野里唯一的柏油路,照样被我日复一日的来回驶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没有生命,没有哀乐。其实它跟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条街,一条窄弄,一弯溪流一样,载着它的过客和故事,来来往往的度着缓慢流动的年年月月。”

我是喜欢三毛关于生命的思考,正如这段话所说,并不只有三毛的西属撒哈拉有精彩的故事,世界上的其它角落也在静默地进行着一个个或精彩或平淡的故事,里面也有我们。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5

如果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去追求心中的理想和心爱的女人去死,这种人生虽然不伟大,却足以证明这一生并没有白费。

而巴西里就是这样的人,他为沙哈拉威人的独立而努力斗争着,在东躲**中奋力抗争着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在彼此的相爱中,他隐藏着与沙伊达的爱情,只为了保护沙伊达的安全。在和平年代安定的环境下的我们很难理解这种爱情,亦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这种天天生离死别的情景。

我们希望一个美满的结局给予巴西里这位民族斗士和善良的沙伊达,然而结局却是悲惨的,巴西里在见完沙伊达后,在回去的路上被敌人杀死。 沙伊达因被冤枉出卖巴西里而被自己同种族的人私刑而死。或许我们不愿相信这结局。

但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西撒哈拉发生的事情。

当时在这里的三毛见证了撒哈拉人民的历史。

在民族独立的这一大背景下上演的我们能看见的真实发生的故事无不反衬着爱与命运的深沉。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6

我们要互相依赖、依赖让我们一起共创美好家园吧!

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

在图书馆借到三毛的《哭泣的骆驼》淡蓝色封面上用红字写着“三毛作品集”透着古朴、凝重之感。像感情很深重的人仿佛它的记忆和故事需要找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来诉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流行前卫的时代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这些作者的生活经历在如今看来似乎与我们这个时代挂不上钩。但我依旧会去怀念和重温他们的作品至少在我看来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值得让人永远怀念和记忆的东西。

1973年三毛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初来大漠她用自己的相机拍下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却意外受到当地人的指责在这个物质贫乏的地区思想落后的当地人认为:相机会收人类的灵魂。不仅如此他们对镜子充满了好奇。对此三毛在《收魂记》里有一段这样的感慨:“物质的文明对人类并不能说是必要但是在我们同样生活着的地球上居然还有连镜子都没有看过的人的确令我惊愕交加继而对他们无由的产生了一丝怜悯这样的无知只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因素?”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7

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讲述了在戈壁滩上生活的安纳一家人所养的骆驼的故事。

安纳家养的一只母骆驼在生小骆驼的时候因为下了很大的辛苦,所以在小骆驼出生后,母骆驼并不愿意接近小骆驼,不理会它,也不给它喂奶。单最终在安纳一家人的努力帮助下小骆驼与妈妈重归于好,其乐融融

通过这个纪录片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和谐相处、母子之间的情谊、戈壁滩深处不发达的生活状态。

人与自然界动物和谐相处

安纳一家生活在戈壁滩上,家里除了骆驼外还养着其它的动物。安纳一家人与它们相处融洽,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让母骆驼与她的小骆驼重归于好的那段时间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又从艾玛克中心请来了乐师举行霍斯仪式。

戈壁滩深处的生活状态

戈壁滩的生活状态并不发达,安纳的家里没有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而已。当安纳和哥哥来到了乐师所在的艾玛克中心的亲戚家。那为亲戚的家中有一台电视机,好奇的安纳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眼中满是欢喜。第二天,那位亲戚带着安纳和他的哥哥来到学校去找乐师。在学校,安纳对学校的乐器也充满了好奇。在集市上,安纳让哥哥给他买了自己平时并不多见的冰激凌,而那边商场里的电视机又一次的吸引了他。回家后,安纳的想让爷爷也买电视机给他,但爷爷却说那只是没有用的玻璃而已。

母子之间的情谊

第一只母骆驼在它生下小骆驼,便与小骆驼形影不离,对它照顾地无微不至。而第二只母骆驼虽然因为自己下了很大的辛苦才生出了小骆驼而不去理睬它。但是,毕竟终究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在举行完霍斯仪式后,母子从归于好,其乐融融。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8

读了《哭泣精灵》这本书,我深有感悟,我明白了坚强。

住在钟楼里的精灵丁冬发现了因父母不和而郁郁寡欢的米莉。他把米莉带到了一个充满爱意和温情的世界。米莉在那儿找到了另一个幸福的自己和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并和他们用真情闯过了三道地狱之门。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经历让米莉变得坚强、成熟起来。她平静地接受了父母离异的事实,在丝毫没有损伤的爱的呵护下快乐的.生活。

小米莉从小就失去了某一种爱,在这种情况下,她平静的接受事实,快乐成长,因为他学会了坚强。

小米莉的事件让我想起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事,六岁那一年的一天,妈妈不在家。我很想吃苹果可是没人给我削,我只好自己动手。起初,我不敢削,削的很慢,但后来,我的胆子大了起来,速度也快了许多。“啊”,我尖叫到,手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条血印。不争气的眼泪流了出来。就在这时,我想起了米莉,她是多么的坚强呀!“对,我也要做米莉,我要坚强!”后来,妈妈回到家,表扬了我,说我是个坚强的好孩子。

感谢《哭泣精灵》,它让我学会了坚强。

哭泣的骆驼的读后感 篇9

篇一:哭泣的骆驼读后感听,骆驼在哭泣! -- 你听到了吗?

骆驼在说: " 救救我吧! " 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我要让不知情的你也知道!--碑文中的骆驼一直被棕色的毛发覆盖,浓密的毛发,肥硕的双峰,强壮的身体,大大的眼睛,无忧无虑地吃草。

可是,当我在读《哭泣的骆驼》这篇文章时,展现在我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画面:龟裂的泥土,不,那不能算泥土!它坚硬得像砖瓦一样。

古人有一首诗:“天涯茫茫,野茫茫,风吹草看牛羊。 " 那草呢?草在哪儿?

我几乎找不到草。“砖”地上只有几根枯死的草根和一群瘦骨嶙峋的骆驼。由于脱落严重,骆驼身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地方。它们连站的力气都没有,连抬牧民的车拉水都抬不动。

可恶的沙尘暴还打瞎了部分骆驼的眼睛!我的心是涩的,我的鼻子是酸的,我问自己:“这真的是沙漠中的船骆驼吗?

“骆驼用大眼睛悲伤地看着我,天真无邪。那眼睛好混浊,那目光好迷茫。我哭了,因为我明白骆驼眼中的话。

骆驼用眼睛表达着它们朴素美丽的愿望:“人们,我想吃草。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我陪着骆驼流泪,我问出发自我内心更是发自骆驼内心的话语。因为连年的干旱, " 骆驼之乡 "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不足 500 毫米 ,而蒸发量却高达 4000-5000 毫米 ,燃烧般的空气使得骆驼的主要食粮 -- 马莲草几近灭绝。

加之超载放牧、挖发菜等人为因素,于是沙漠中最耐活的动物 -- 骆驼也因此而气绝沙尘。我不禁为人类而惭愧,为骆驼而痛哭流涕。人啊,人啊,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为什么不在欧洲、美洲和非洲养山羊呢?就连亚洲的新加坡、日本和韩国都知道,山羊如果想吃草根就不养山羊。只有我们,中国,大量繁殖山羊!山羊让草原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难道仅仅是钱可以衡量的吗?

你应该知道,骆驼的数量曾经达到25万只,但现在只有约4.5万只。就是幸存下来的也是奄奄一息,离死不远了!

这一切悲剧的制造者正是我们文明的人类!听,骆驼在哭泣!我用我饱浸泪水的笔颤抖着写下这发自我内心的文字,只想说:

" 救救骆驼吧!“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是人们和人类朋友骆驼共同书写的。如今,创造古代文明的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正在“杀驴”。

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觉醒吗?我们是不是要等到骆驼灭绝后才能拿到数据**去研究它,去回忆它?善良的人啊,救救骆驼,救救我们自己吧!

篇二:哭泣的骆驼读后感若干年前看《哭泣的骆驼》,记住了那些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人。今天,我看到了我朋友对同名记录片和歌词的描述。看来我真的了解三毛。

被诽议最多的一个傻女人、疯女人,怀着乌托邦式的一腔热情和冲突自杀了。我只知道骆驼实际上没有泪腺。我们比那些骆驼幸运。惭愧自己还是新疆人,这都不知道。

生长在戈壁,生活在沙漠旁,我知道在安静的环静下很热。爱这片土地,可心灵的沙漠如何迈过?任由不知情的风沙卷去脚印。

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迹,有人喊了出来,看到了,听到了,真是幸运。哭泣的骆驼,即使没有泪腺却仍然哭泣。有人在努力迈过沙漠,有人在苦苦坚守要塞。

三毛在被遗忘以前消失;王朔呐喊着要争战到底;名角们为戏耗尽一生直至分不清戏里戏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里失踪或干渴而死的人、在沙漠里游击反抗的人、花童嬉皮士、切格瓦拉、唐师僧......所有人做的不外乎一件事,夸父逐日。是耶非耶?

老王朔苦大仇深呐喊着说他经历过的一切,又有几个人没经过?程度不同罢了,所有人不还是过来了吗?小时候,我喜欢听悲伤的歌,包括印度和日本的歌,我听不懂歌词,也记不起名字,因为我能听到元好问的眼泪,那时我当时不知道的?

还是那些低头认罪的人脸上也有同样的痛苦?小时候不那么容易相信一切,有一双早熟的眼睛,让大人心惊。其实这样的孩子多如牛毛。

被粉饰了的伤害争斗欺骗,谁又看不出来呢?我们只是不说。只是那个朴素的老师,等我长大了,我就是你。

再也没有敏感了。最初被教导服从的不安感消失了。如果你想活得有良心,你注定要象崔永元一样受苦。连路都举棋不定,连恨都举棋不定?

没身临其境,没看过《要塞》《走出疲惫的巴勒斯坦》,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还好,有那些拍纪录片的人,有远离人群和动物相守的人,有为逐日而生的人,不再觉得孤单。篇三:

看了三毛的书,哭闹的骆驼总觉得心里有一股浓浓的悲伤,快要融化了。这个不屈不挠的女人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只能偷看一眼。有一整套她的书,读高二的时候,一次考试考的很好,母亲说要给我奖励,立马跑到书店买了一套两本精装的三毛全集,欣然不已。

后来借给一个很重要的人看,再后来我们分开,书一直在他那里没有拿回来,就重新买了一套。《哭泣的骆驼》及《梦里花落知多少》,《娃娃新娘》是我最爱的三篇。新秀郭敬明的同名作不可谓不好,对于这样年轻的写手,已是难得,可是实在不喜欢他用三毛用过的名,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所描写的深情,是他无法企及的。

荷西去世前,三毛已有预感,可是一直身体不好的她以为将去的是自己,甚至到公证处写下了遗嘱,去的却是荷西。那时候,在美丽的小岛上,他们不问世事,过着恋人的生活。除夕夜,我在荷花的怀抱里许下了十二个同样的愿望:

但愿人长久。()幸福到不愿举步。夕阳西下,在阳台对饮的两人,摸着荷西的脖子,竟无端潸然泪下,她明白,是将有大苦难要来了,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沙漠风俗女孩子很小就要出嫁,三毛的邻居姑卡才10岁就要嫁人,而她的母亲当年出嫁时才8岁。在他们看来,结婚第一晚只是公然使用暴力夺取小女孩的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