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发表时间:2023-10-19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6篇。

我们如何去写一篇作品读后感?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更加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记录下书中的主要思想,则有利于深刻领略书中的精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的与众不同之处将在这篇文章中得以呈现,将您的故事与朋友分享有助于改变他们的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1)

古人曾子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本书说一切开头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强调以原则为中心,养成良好习惯。书中有管理和人性的大内容,同时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案例,可以说开启了一扇文化窗口,有一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之处。书中以七个习惯展开记述,习惯的确很重要,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夫?”其中习可作习惯解,即个人在期待的时候通过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快乐的,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主要有:

一、积极主动的乐观心态当今社会,成功人士并不算少,但大多数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都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价值。因此个人要有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儒家说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个人功成名就。书中所说的积极主动不仅仅是指行事采取积极主动,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动机正确,对人、物、宇宙的态度负责,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作为个人,不管做什么,都应该主动而非被动,就能时势造人,也可人造时势。人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人类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个人的人生信条: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正确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会凝聚坚强意志力,全心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进而可能获得人内心最大的满足,创造社会最大价值。就个人工作而言,加强品德修养与磨练、爱岗敬业,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诚信为本就是积极主动的心态。

二、以终为始(慎始善终)的思维儒家说慎始善终,持经达变,意思是开始时候很小心,反复思考,确认原则后不变,即持经,而后不断调整,方式、方法可根据现实具体情况多变化,即达变。当公司的销售原则已定,围绕公司销售原则不变,经过充分的市场考察,小心求证,多方核对,确认个人负责销售市场目标后,反复多向沟通,了解产品价值,不断的修正具体销售手段,如通过电话、短信、拜访、技术交流…….等N种达变,按照三分法满足多方如生理、心理、物质、精神方面的等等正、反、中面的达变实际需求,最终达到公司销售原则不变的持经。

三、要事第一的具体做法书中提到“有效管理”就是目标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就目前市场来说,可以客户需求为第一要事,同时多从反求诸己角度考量。作为销售,每天一样可能琐事、杂事缠身,有时候不能静下心来去做最该做的事,容易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结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可以参考采用下面具体做法: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一天的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罗列和分类,按照书中方法画一张图表: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对照图表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让工作目标变得可以触摸和实际,排定事情的优先次序,清晰工作目标。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时,检视当天的图表,可以发现哪些工作还没有完成,哪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使个人的积极能动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多方共赢的社会观念现代人有把现在这个社会当作竞争的角斗场的倾向,有时候看事物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简单二分法。其实宇宙之大,万物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物之得不必视为个人之失。利人利已者则把生命、人生看作是一个合作、学习、归一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其中人可以包含所有人、社会、自然及宇宙,即多赢思维。古人说和而不同,和气生财,现代人说存在就是合理。

如果从市场角度说,可以解释为社会、家庭、公司、老板、股东、客户、个人共赢,创造最佳个人价值和最好社会财富。【Www.W286.com 迷你日记网】

五、设身处地的沟通角度这个习惯主要讲的就是人与人的沟通,以理解为目的,个人要以倾诉者的角度去看特人及事物,理解万物的思维模式、感受、需求、做法等等。就个人销售工作同时解说四、五两点习惯。首先要平等、诚信的基础上,大度进行换位思考,我们在与客户的交流时,从客户提出的口头或非口头上等等表面信息,容易导致销售过程中遇到障碍,当然产生异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异议的话,其实反而是不正常的事,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其实掩盖了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聆听、问询、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用心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异议,认清关键问题,把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先同客户谈最有利于对方的东西,呈现产品的利益、价值,把产品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然后找出问题异议的原因,不断寻求客户的利益、价值认可,找到双方都接受的结果,直到最终的确认,就能达到多赢。这个和销售技巧中的处理异议具体方法类似,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要做到知人解事物,可以人为本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人本思想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沟通的关键。

六、集思广益的开拓思路这里说的是组织和集体的智慧,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毛主席也说:人多力量大,有如一把筷子不易折,小溪、江河汇成海一样。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人的动机,情商与智能,以及其所见到的不同,不同也有收获。当越来越多的个人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博采众家之言、集群智而动,可谓万物消长,其乐融融,与时俱进,社会和谐,而人类文明也就此不断进步。

销售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集思广益的过程,如领导的吩咐、建议、指导;客户的反对、命令、说法、要求,同事的建议、交流,长者的唠叨,亲人的嘱咐,甚至同行可能的谩骂……何不都是一个产生思想火花的种子?心诚则灵,必能生益,后顺其自然,借势而为,事定功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2)

其实这本书我大概在20xx年上半年就看了,在每天上班的班车上(一段受人恩惠的岁月,一段值得回忆的梅花园岁月)。今天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手上好多书都没有读完,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这本书。

初读这本书是刚入职场一年的时候,刚读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影响力家喻户晓,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阅读和实践让自己早点树立优秀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希望我自己有好习惯,好命运。如今已是职场第四年,感觉自己现有的成绩只是凭借本能的习惯,当年的那些好习惯依然面目有些模糊,坏习惯则还是那些坏习惯,而且这本书的内容我已经全无印象,我想知道我是否因为自己的阅读为自己累积了一些好种子在心中,进而扶持我的职场和生活行为?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读前言都觉得很震撼----简洁有力,没有一句废话。

概论: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由内而外”: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内因才是根本)

习惯很重要。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这不是鸡汤,是事实。因为思想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你的思想会决定你的行为,反过来你从事的行为也会铸造你的思想。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一点一滴开始就要积累自己的好习惯。

两个前提。前提一:你可以创造你的生活环境。前提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人类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其实就是一个人如果想要成长,就会从一开始依靠他人实现愿望到单枪匹马闯天涯再到群策群力干大事。当然,我觉得很多成人是没有第一个时期的。

作者书中总结的七个习惯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且层层递进。依赖期到独立期(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顺序不能调换),独立期到互赖期则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最后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环绕三个阶段,宛如一条护城河。

2.以终为始(自我领导):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做法:撰写使命宣言,多用右脑。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四象限排序法。确认角色、选择目标、安排进度、每日调整。其实如何分辨要事?想想你的目标,做什么才能达到你的目标,就是要事。

4.双赢思维(人际领导):诚信、成熟(敢作敢为、善解人意之间的平衡)、知足(资源充足、人人有份)。我个人觉得避免背后攻击他人也格外重要。

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具体:身体(锻炼、营养、压力调节)、精神(确立、坚持、学习、思考价值观)、智力(阅读、想象、规划、写作)【磨刀三部曲,每日一小时】VS习惯一、二、三;社会情感层面(日常交往中练习)VS习惯四、五、六。

个人觉得要想全面提升,先要取得个人领域的成功,这也是“由内而外”的实践方式。今天二刷,反省出自己在“移情聆听”方面的严重欠缺:无论是与领导,还是与爱人,甚至是与我的游泳、瑜伽教练沟通的过程中,我都格外喜欢抢话,没等被人说完我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究竟在急什么呢?习惯五知彼解己中的移情聆听是指,首先是认真听(全程只听不说),当我能够像你一样解释你的观点之后,就集中精力阐明我自己的观点,让你也能理解我的观点。也就是说我要不仅要认真听完,还需要听完之后能够复述对方的观点,对方赞同后才会到我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观我之前,连对方的观点都没听完,更别说复述对方的观点,我总是不管对方说什么有些时候甚至都没听懂对方说什么就只想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沟通效果非常不好。老板不喜欢,爱人亲人还时常迁就我,我要改进。想想周五被忽悠到一家黑店理发,理发师就是无论我说什么他就会复述一遍我说的话,再表达他自己的观点,说实话我自己也觉得莫名好感,这也是理发师运用移情聆听的成功案例啊。听,认真听,复述,表达。

书中讲的很全面,以前读的时候总希望自己能一下子全部吸收,但是现在心态已不一样,每翻一次,可能引发感触并去改进的地方只是那么一小点,但已经很满足,只要开始去做,去努力,一点一滴都已经很开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七个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加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著名心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所著的一本畅销书,涵盖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等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行为准则,帮助人们成为高效能人士。第一章是全书的开头,提出了七个习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读者引入本书的主题。

在本章中,柯维提出了习惯的三种类型:主动、被动和自动。主动习惯是指人们主动去做某件事情,比如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反思等;被动习惯是指人们被动地接受某些行为或环境的影响,比如等待、被动接受、消极等待等;自动习惯是指人们自动地去做某件事情,不需要外界的激励或约束,比如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反思等。

柯维还指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律和毅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才能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在本章中,柯维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帮助人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建立良好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自律和毅力。我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这些习惯,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4)

1.学会移情式倾听;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移情倾听”,“移情倾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倾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不是同情对方,也不是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

2.改掉自传式回应;

其次,改掉自传式回应,自传式回应包含四种回应方式: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2.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4.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作。

沟通中我们如能做到,克制自己强烈的回应欲望,骄傲的自我,改掉自传式回应,就向知彼解己有效沟通方向前进一大步。

3.做到注视对方真诚倾听。

再次,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和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做耳到,更多需要我们做到,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真诚倾听,站在对方立场有同理心倾听,就是往情感账户增加余额,情感账户余额多,信任感才会强,沟通的结果也会更好。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5)

本书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所作,为一本经济与管理类图书,虽说,人的高效能以及成功与否不可能仅靠书中的七个习惯就能实现,而且,作者所论及问题尚存在不严密的地方,作者所为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差异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域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中国管理哲学”应运而生,而且国人如“曾仕强”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国内各大企业高管以及业界人士也都在充分学习,可见其影响并非一般。但不管怎样,对于人的成功与高效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此书论述的观点及方法对我们也不无借鉴意义。纵观整本书,本人对“忙要忙的有意义——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最为感触深刻,下面就自己以及所处情况做了一些感想。

本章题目虽是“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其说“不在时间管理而在个人管理”,但实质上讲的还是时间与效应的问题,并对以往面对此问题的不同应对方法与其倡导的方法做了比较。

作者首先提出观点:个人管理的前提为独立意志,进而引深为“自制力”,因为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而往往这些干扰是没有提示而又多具诱惑力的,若是自制力不坚定肯定会放下自己手头事情而事其他。即使你一切感觉者安排好了,所需的资料都准备齐全,日行事历也一整盒彩色笔的色彩都用上了,你还是能发现自己两眼盯着窗户,想着某个男孩或是女孩、某个周末、某次旅游、某个节目,或只是看着阳光在水面反射的样子。生活中的你我往往会这样,你要怎么办?在此,作者有一个观点非常好: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确定目标的功夫还没到家。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我们总以为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了,然而,这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一个任务罢了,因为即使有时你没有完成也不会怎样,因为它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不能引起人对其的强烈欲望,一个没有欲望的目标怎么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去完成呢,不过,作者在此也有另一个观点,“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毅力克服心理障碍”。作者用另一个词——“企图心”代替了“欲望”一词,他强调“强烈的企图心可使人勉为其难,排除不急之务的牵绊”。其实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相悖,它们的最终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就像,谁都不愿意去复习烦杂的资料,但为了考个好成绩也硬着头皮去做,“复习”这一事实虽是勉强为之,但“取得好成绩”才是最有欲望的目标,所以说“明确而有欲望的目标”才能发挥效应。工作上也是如此。

由上面的问题,作者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关于事情的急迫性与重要性的问题,这也是本章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给出过于具体的论述,不过作者有言:“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看上去整天忙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对上级惟命是从,不过仔细查看其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人也不会得到很大晋升,这个问题作者也有提到,上面那种人属于“下达指令授权”的目标人物,用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的话,可以把他们比作“机械”,一会我会论述这个问题,时间管理要求的是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也就是说,让该时间所制造的生产量最高,而不是仅考虑可使用的时间之长短,这也是作者所说的产品与产能的问题,不过作者没有给出具体解释。本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性。作者以鲜明的观点指出:急迫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同突出其来的电话,虽然很急迫,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往往这类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并不是太重要。那么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与否呢,作者认为与目标有关,而落实到实际上,应该是计划安排“时间管理”的问题,与目标最为密切的为最重要的事,依次往下排。

哈佛大学研究“时间管理”提出过建议:采用“等级分配”方法,将2天或1个月内所要做的事项(工作学习及其他)列出来,依轻重缓急安排好。将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为A等;次者为B等;可做可不做,没什么重大意义的事例例为C等。A等的事,安排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充沛的“顶峰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排一些零星时间,或者干脆不做具体安排,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算了,其上提出的时间安排“顶峰期”做最重要的事较作者更有作用。注意上面所计划为近期的并不为长期,长远的计划当然重要,但长远的计划大多会使人消沉,如果想使目标早日实现,除长远计划外,你还必须制定短期计划。使生活组织化、规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定的计划太远太大,一时实现不了,就会失去新鲜感,使人厌倦、消沉。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计划,因为一天两天的耽误,无法如期完成。于是越拖越久,越积越多,终于变成为计划而计划,完全忽略了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计划要帮助我们达到哪些效果?这样的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分清事情的重要性,不懂得逐日调整,最终使整个计划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作者在“个人管理四步骤”里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其也主张确定角色,选择近期目标,然后安排进度,逐日调整。当然,短程目标一定要与终极目标有关联,短程目标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掌握重点是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目的有效的自我心理。”掌握重点当然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原则之上,违法的事即使能够帮助达到目的也断然是不能去做的。

然而,再明确的目标,再正确的时间安排,如果不去实行也是无用的,没有结果的。“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的享受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意正心的修养工夫,坚定意志。”当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为什么有人一直做员工,而有人能够不断的得到晋升,问题就在这里。没有勇气拒绝是不可能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的,现实生活中,表面上我们最多是要拒绝他人,而实际上,更多的是我们要能够拒绝自己,拒绝自己的贪婪与懒惰,这要比拒绝他人困难的多,这种魅力或说习惯有时需要一生去培养。在实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变通,人和事都是活的,上面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不再多述。

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观点,要承认人比事重要,芸芸众生,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去管别人,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用,作者并没有给出“效用”的具体解释,效用(英文: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实际上并不只对于消费者是这样,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讲求效率,而得不到完成计划的满足感是不能够长久的。

作者论及题目虽说是个人管理,但并不局限于个人,由“高效率的秘决————授权”一节引出,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穷其一生,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本事都学到,只能在某个领域或某些领域做到比较好,一个善于管理的人并不一定懂得生产技术,所以才有领导与员工之分。然而,一个不懂得或说不舍得没有胆量授权的管理人并不是真正的管理者。样样事必躬亲,最终的结果必定是身心憔悴,管理层混乱不勘,生产缓慢甚至是停滞,导致整个业绩衰退。

一个有能力有智商的管理者必须敢于授权,充分利用他人能力为我所用以达到我所期望的目的才是管理者应当做的事,这需要一定的胆识与魄力。按作者的观点,授权化分为两类,一类为下达指令授权,上文已经提到,这类授权虽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部分员工来说,也必须对其采用此种授权,一般存在于整个管理层的下级部分或是直指底层员工,然而如果高层管理者对下一层较高管理者也采取此种授权方式并不会达到很好作用,减少对次要问题以有时间处理大局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另一种授权方式为充分信任授权,这种授权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授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接受授权者可自己安排下属或拟定解决方案,但实行的具体形式由自己而定。

对于高层管理者只要为其确定可行目标即可,可见,这种授权方式将大大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范围,既可以推进整体目标的实施,又有助于为自己节省出大量时间来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当然,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授权对像的选择问题,这就需要考验高级管理者对下级的认识与掌控能力了。实现合理的授权并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两种授权方式综合运用,越到底层“下达命令式授权”所占比重越大,当然也要据具体情况而定。

授权能否执行也与人的人际关系成功有关,人际关系好,可以把命令的意味弱化,而使其心甘情愿去做,反之机械的执行而没有激情的投入必定不会好过前者,还有可能打折完成任务。更进一步说,这是在处理一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其中包括高、中、低层的关系,高中低层各个人与每层的关系以及整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当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各阶层的管理者,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团队,达到集思广益,有时是一个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

作者所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不并不是独立的,要真正做到高效能必须把各个习惯融会贯通,当然也并不绝对靠这七个习惯就能做到,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整合运用才行,本文仅仅就书中一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释,不免有偏颇的地方,希望得到更人士的批评指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篇6)

习惯一:积极主动

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超出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事情,视频中首先让我要养成自己积极主动的习惯,我觉得这是能够成为高效人士的基础。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自己积极主动去做的,而不是被动去做。作为办事处负责人更应该养成自己这一点习惯,因为很多事情是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更多的是需要我主动思考,从一个之前只管业务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既要管好业务又要带好团队的角色,更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应对,去成长。所有的事情要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推进。

习惯二:以终为始

这个习惯我理解成,做事情之前要思考一遍我的目的或者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要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该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并且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或者其他情况,我应该本着达成结果的目的,去判断我该以何种方式应对。这一个习惯很像以结果为导向去做事的习惯。

习惯三:要事第一

同样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精力,但是我们要养成重要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情最重要,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当中,养成这个习惯,在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每天列出3件最重要的事情,努力去完成它,完成之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处理琐碎的事情或者自我提高。以上提到的优秀习惯,都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养成自己的习惯。更多的是专注于自己本身。

习惯四:双赢思维

共赢。这个习惯是需要我们做事养成共赢的思维,而不是为了突显自己,去诋毁别人。是需要养成取得对方信任及认可,本着共赢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更是尤为重要的。团队的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就是在共赢的前提下存在的。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成败和团队都是分不开的,全员的成功才是团队的成功。

习惯五:知彼解己

先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我觉得这一点,也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在与同事沟通中,应该先让自己完全的了解对方,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思路,让对方更好的能够接受并且理解自己的观点。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团队协作。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管理者应该去发现那些愿意团队协作的人,并且挖掘每个人的优点,然后让团队积极的运作起来。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永远大于单兵作战取得成果的总和。以上三点习惯更多的是在人际关系上培养优秀的思维习惯,能够让自己取得更多认同和获得更好的成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保持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专注于处理眼前的事情,忽视了自己本身的成长。忽略了我们承担的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也应该相应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随着接触事物越来越宽广,我们也该去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格局。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让自己思考、学习、积累,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格局。当然这一点,也需要我们回到最基础的优秀习惯积极主动。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付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