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19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10篇。

想必大家最近都深深沉浸于作品一书。 文字是内心散发出的声音,在一片孤独中陪伴自己,以下是76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纳兰容若传读后感”,欲知更多详情请持续浏览我们的网站!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1

提起容若,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雨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因为喜欢这首词,故而喜欢容若的。但读了《纳兰容若词传》后,渐渐发现容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丽的词。

不曾了解便不曾惦念!如果短暂的生命像烟花,绚烂迷人,无限忧伤。做为当时社会的贵族子弟,他有着不该有的天真、善良和优越的一郁。

他对汉文化的仰慕深入到骨髓,仿佛他是一个汉人。可身为旗人,为人子、为人臣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最后魂归于烟的那一刻,我想他是最开心的吧!

可以摆脱世俗的枷锁,更可以与深爱的妻子相会,从此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处的那些个风花雪月、如痴如梦的岁月。

一直感动于容若的爱,那样真挚、那样刻骨、那样铭久于心。而被他所爱着的那个女子又是何其有幸,得此一心人!哪怕是再美好的女子都不及他妻子的一颦一笑吧!得此情郎,让人艳羡!

对于朋友,他又是如此的真诚以对,惜友人之友,忠友人之托。“渌水亭”容若与朋友们的雅聚之所,一生所交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曹寅、吴兆骞等一代词坛大家都因容若而相聚亭中,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

那个如烟花般的男子仿佛在你触手可及,但终究随风飘逝,唯独留下的是那淡淡的夜合欢的香气,弥久不散、渗人心脾,仿佛在倾尽生命的诉说着那曾经的、曾经的美丽与蹉跎!

2013年4月18日读后有感,遂发于情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2

《红楼梦》的资深粉丝们,想来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和珅为了讨好乾隆,把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呈给乾隆,而乾隆看完后,只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在乾隆眼里,多愁善感的贾宝玉自然不可能是精明能干的纳兰明珠,而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容若。

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天资聪颖又能文能武,素有“大清第一才子”之称的纳兰容若,看起来似乎和“千古伤心词人”并不沾边,但偏偏,就是这个追随着自己内心的少年,对这个世界格外多情也格外深情。

是什么造就了纳兰容若这种类似于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看起来想要什么都可以有的纳兰容若为什么如此伤感?在《因为尽情,所以伤心》这本书中,作家晓梦结合史料和民间传闻,半真实半想象地编织出纳兰容若的一生,而用3个字来概括,就是:情、愁、真。

从表面上看,纳兰容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人看起来的万般幸福,于纳兰容若而言却未必是真幸福。容若的父亲明珠太忙,难免疏忽了对儿子的陪伴,却又在某种程度对容若要求极高,惩罚甚至盖过了关爱。而容若的母亲据说脾气又大又暴躁,自然也无法给与年少的容若足够的爱。虽然锦衣玉食,纳兰容若的内心却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也正因此,纳兰容若的词中,整整出现了90次“愁”字。

与此同时,纳兰容若的情感也是一路坎坷。如同贾宝玉有个林妹妹,纳兰容若也有个青梅竹马,只可惜,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却因爱而不得,最终缠绕为一根揪心的线,成为纳兰容若心中隐隐的伤痛,而这段爱情也只能藏着只言片语之间,无疾而终。好不容易走出了这段伤感,和温婉娴熟的妻子卢氏情深意笃,相看两不厌,却不曾想没过几年,卢氏也离他而去,徒留他“几回偷湿青衫泪”,“无处不伤心”。

其实,纳兰容若是少有的性情中人,他会因为被顾贞观诗中的手足之情感动,就答应冒险营救吴兆骞,也是能够沉得住气的,金榜题名却被派去管理马匹,他也不是任性地甩手不干。但这个真诚又真心的少年,终究没有等来自己施展抱负的那一天。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时隔多年,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当纳兰容若挥笔写下这几行诗词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那个翩翩少年,连同他笔下多情的文字,却留在了诗词璀璨的长河,如星光,如皎月。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3

往事,已随风而逝,不知所踪,只留一些残留的碎片。有些人,也早已远去,其实,每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但那人,却从未被淡忘。纳兰容若,生于梅花开放的时节,他风流倜傥,却无奈人生太过匆匆,就如昙花一现。

他的一生,出现了三名女子,一个是青梅竹马的表妹,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妻子,而另一个是伴他走到结局的江南才女沈宛。他和表妹,就像林黛玉和贾宝玉,无论怎样深爱彼此,最终也只能是形同陌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与她的妻子,原以为可以厮守终生,却无奈,相爱之人,阴阳相隔。他与沈宛,从一开始,便注定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寒疾,还是让纳兰与世长辞。

他是满族人,却有着江南人的细腻。他的人生本可以无忧无虑,然而,命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他没有丰功伟绩,但若没有那一段段生离死别,也许,他的诗词就不会为人所传,而他也早已被渐渐淡忘。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4

天才的悲情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纳兰容若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感,他身处花柳繁华却游离喧嚣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却又匆匆离也。

很多人会用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悲叹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却原来的意思情境。这首流传的《木兰花令》常被人作爱情诗来读,然而这首词却是一篇拟古决绝词、谏友词。这首词送的是顾贞观,却又含蓄地传意于沈宛。

连拒绝感情也拒绝得如此委婉,令人不禁暗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有如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作文些人,他们恐惧酝酿了感情后的分别,宁愿茕然独立,了然一生。这正是纳兰容若笔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的空旷寂寥。

我国古代词人说愁不外乎几种意境: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纳兰容若的愁却独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的悼之凄绝,亦沾染了君来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的旷然豁达。

白驹过隙,人变了,时代也变了。社会变迁日新月异,谁还记得古意中那回首烟波十四桥的词韵。

正如纳兰容若的陨落一般,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于我们来说,再也回不去了。每年的春季,江南地区依旧薄雨浓烟,一把纸伞的隐约倩影;每年的秋季,枫叶依旧似火,跌入泥泞后,却再也无人拾起它,题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诗;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鲜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飘渺故事。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5

一直都很喜欢诗词,近来有幸读到了一部《纳兰容若词传》,读这部书时,不仅仅是感动,不仅仅是咏叹,不仅仅是钦佩,更有一种诗意的心情,一种缠绵的胸怀,一种仰慕的倾心。

我没有很丰富的文学涵养,甚至可以说,纳兰容若的有些词需要仔细的品味,需要反复的推敲才能读懂。但是,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月到西南更断肠。”“纵使倾城还再得,宿昔风流尽矣。”“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散”等等词句时,我好象读到了纳兰容若的非凡人生,读到了纳兰容若的哀感顽艳,读到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怀。

一般的传记作品,平铺直叙,不徐不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然而,却好似进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难以走出的围城,没有新意,没有惊喜。《纳兰容若词传》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以纳兰容若的词为主线,以纳兰容若的情为框架,以纳兰容若的爱为血肉,以诗化的语言,戏剧般的场面,将我们带入了纳兰容若的繁华生活、真诚性情、词的颠峰,爱的痴心。这将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传记作品,这将是一部通俗化了的人间词话,这将是一部诗化了的人生传奇。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文学成就。三百多年来,从词坛才子们推崇宠爱其词,痴男怨女们动辄引用其句的情景,我们就可知纳兰容若在词坛的地位了。我们读其词,体其韵,观其行,不得不佩服其才其情其心,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其荡气回肠的情真,其诗意一样的人生,让人叹谓再三。可以说,纳兰容若是中国清初第一词人,是继往开来的杰出词者。更何况,纳兰容若不仅仅是自己填词,还主持编辑了《今初词集》这样一部在清代文学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标杆之作,还主持编辑了《通志堂经解》这样一套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上有着一定地位的著作。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怀。从相识相知表妹情犊初开,到表妹嫁入红墙空留思念与遗憾;从秋水轩唱和填词《贺新凉》,邂逅月白色绣衣裙的少女,引起的一场悸动;从与卢氏成婚“人生若只如初见”,两情相悦尝尽人间春色,以至痴迷卢氏排斥二房颜氏,到为卢氏早逝的大悲大伤大痛;从家人为其选了续弦官氏,到词赋之中对卢氏的相思之句;从仰慕以词为媒神交已久的才女沈宛,到终于走到一起相处的一段难忘时光,到“醒也无聊,醉也无聊”的叹息之声,无不表露出纳兰容若的痴情与深情,相思与缠绵。难怪那时京城少女一见倾心,以得到一睹纳兰容若芳容为荣;难怪今时文学少女仰慕倾情,以吟颂纳兰容若词赋为荣。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个性情中人。

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人生无奈。在当时的社会中,在满人的思想里,要想出人头地,只有仕途一路。可是,纳兰容若不喜欢官场,不善于官场,尽管首次科举时因病受挫,尽管后来还是步入了官场,并且当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尽管文才了得,尽管跟随西皇帝下江南、吟诗词,有的是飞黄腾达的机会,有的阿臾奉承的良机,但是纳兰容若厌恶官场,所以总也改变不了纳兰容若心中的惆怅,人生的无奈。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词被代代传诵;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情被人人钦佩;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被辈辈重温。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仅是提炼了纳兰容若缠绵情感,不仅仅是凸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德,更是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那颗火热的、痴迷的、惆怅的心。

《纳兰容若词传》以词立传,以诗写人,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纳兰容若的缠绵情深,值得回味。读后感》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6

天才的悲情

徐志摩曾有言: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橹声的后面,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着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尽管他信手的一阕词就波澜过你我的一个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开,可以催漫山的荼蘼谢尽。

纳兰容若有清初第一词人之称,他生于富贵却满篇哀感,他身处花柳繁华却游离喧嚣之外,他是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文人,他行走于仕途,一生为情所累,风华正茂却又匆匆离也。

很多人会用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来悲叹自己的生活,用得多了未免忘却原来的意思情境。这首流传的《木兰花令》常被人**情诗来读,然而这首词却是一篇拟古决绝词、谏友词。这首词送的是顾贞观,却又含蓄地传意于沈宛。

即使是拒绝如此委婉的感情,也不禁暗自嗅到丁香的味道。雨洗芭蕉叶上诗,独来凭槛晚晴时。亦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总有如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恐惧酝酿了感情后的分别,宁愿茕然独立,了然一生。这正是纳兰容若笔下人生何如不相识,君**南我燕北的空旷寂寥。

我国古代词人说愁不外乎几种意境: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然而纳兰容若的愁却独具一格,他的愁沾染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的悼之凄绝,亦沾染了君来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的旷然豁达。

白驹过隙,人变了,时代也变了。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谁还记得烟波十四座桥的韵味。

正如纳兰容若的陨落一般,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于我们来说,再也回不去了。每年春天,江南依旧细雨浓烟,隐约有纸伞的影子;每年的秋季,枫叶依旧似火,跌入泥泞后,却再也无人拾起它,题上一首意趣盎然的小诗;每年的冬天,大雪只是大雪,只是鲜少那空林有雪相待的飘渺故事。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7

清晨,微微感觉到空气中流动的凉意,起身推窗,窗前书桌上一本书吸引了我,随手翻开,念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词人。不知为何,瞬间被这个有灵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风,午后的雨,深夜的灯;一页、两页、三页贰百四十三页。

读完此书,心疼纳兰。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主要记载了纳兰容若短暂而芳华的人生,后部分精选了他的经典词作百余首。虽然有些词作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书中附有注释,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来。

读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我仿佛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的词人踏在铺满落叶的归路上,有点忧郁,我真想穿越过去告诉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胜春朝。你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天生富贵,仕途亨通,名满天下,为何独念西风独自凉?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这是对好友顾贞观深切的怀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暂的相处,纳兰是快乐的。然而,因纳兰文武双全,晋升一等侍卫需随同康熙外出,不得不与友人分别。官场职位怎敌知心人三杯两盏?我揉揉眼睛,眼前仿佛就立着一个有高洁品行,散发着纯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的行当。虽然他想过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生活,但为了让才华不负国家,毅然随皇帝出了山海关,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点起了灯

读纳兰的词,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确确惊艳到了我,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脸红心跳。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这么多婉丽隽秀、明净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飞扬起来,我的心神一下子飘逸起来,我的文字似乎也变得有了灵魂,情难自禁,让我也抒发一下满怀的心事吧:

读遍纳兰,最难释怀。古韵藏琴心,剑胆犹快。历尽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归寒。问清风才子多情客,容若当自来。

关于纳兰容若词之真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纳兰词》,真好!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8

我说与纳兰是故人,确实有些惭愧,只能说是与他神交已久。第一次认识他是应该是在高中课本里,他那一首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我背的第一首他的词,当时我并不觉得这个男人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感觉在当时满汉分明、君权之上的桎梏下,他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侍卫能够为下层兵士着想,觉得他特殊。

之后认识他是听说了安意如的三本书,至今为止这三本书我都没有读过,安意如选择两首词中的一句作为书名,分别是一头和一尾。两句词平淡如水,但却那么真实。阳春白雪势必会曲高和寡,平淡的句子才能勾起共鸣。

《词传》(《纳兰容若词传》简称《词传》)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串串在现代看来比较陌生的名字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当然,还有走入容若生命中的女人:发妻卢氏、沈宛、还有史上未曾传名的表妹。容若并不是纨绔子弟,他的生活简单的就像水一样。但他对于爱人,对于知己,却如烈火一般,投入全部真情。在那个没有被名利浸泡过久的社会中,人心单纯,容若没有受骗。

《词传》中收录了容若大部分词,很惭愧我没有能力一一背下。读罢全书,闭眼微微回想,发现能抓住的只有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一句仍旧平淡如水,如果说是否运用赋比兴之类的手法,我想应该就是用典吧。典故出自李清照的《金石录》,这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女词人。在《金石录》中李清照曾经谈及与赵明诚赌书的经过,我想在这段文字的时候,赵李二人是甜蜜的,因为爱人就在眼前。但容若引用的时候是苦涩的,那个与他赌书泼茶的女子与他阴阳两隔。命运确实像一个顽童,他总是在人们体味幸福滋味的感觉达到顶点时匆忙结束,就像成容若,亦像李易安。

我想,容若在写这句赌书消得泼茶香时,一定是充满回忆的,力透纸背,夹杂着幸福与幻想,并且写完之后一定搁笔体味,在自己营造的梦境中徜徉。如果灵魂可以脱离肉体,那么此时它一定已经飞向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有她的国度。我们继续吟诗、品茗、赌书,一起中看日出月落,一起看花开花败,一起当他用手想触摸她真实的容颜之时,却发现,这只是影像。梦醒了,但他的灵魂却留在了那个国度,留在那个女子身旁。

当时只道是寻常。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是世人美好的愿望,容若很幸运,他得到了一人心,这并不是在阶级压迫之下的强制行为,这也不是强制能得到的。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只幸福了一个夏天。有人说只需曾经拥有,何必天长地久。但人是贪婪的,还希望片刻的幸福可以永远定格。容若幸福了一个夏天,剩下的十余载生命便有了新的使命回忆这个夏天。用十余年来怀念一年,我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会呈现在容若的脑海中。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过程!科学家说忘记一个人需要七年,因为七年人的细胞会重新换一遍。但容若至死也没有忘记发妻,因为他爱她已经渗透骨髓中,融入进血液里。

之后,他选择了信佛,念佛,用消极避世的心态去混剩下的时光。在那之后的年华中,他官运亨通,并且被康熙皇帝所宠爱。但那个时候的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不会再有灵性,当然,也不会再有生命。

我与容若的神交,只是建立在仰慕的态度之上。这个人,有才,有情。我所欣赏的,是他的情。这不能叫忠贞,叫缱绻。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9

《纳兰容若词传》读后感范文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是道寻常。

初读这本书,便被作者清新雅致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果然不失“落梅风骨,秋水文章”的风范。然而对于纳兰容若,我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是一朵佛前的青莲,这无可厚非,清丽脱俗,绝世独立,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他自诩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人间惆怅客。然而并非如此,他不是君主,却在冠盖如云的文武百官中独自高贵,受尽荣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愁便是闲愁。大清王朝,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深邃的孤独,一种高贵的寂寞。那么容若的华贵与冷艳绝世亦是由富贵衬托而成的。试问,一个布衣百姓,纵使有惊世才华,英俊文雅的外貌,即便风度翩然也会让人有一种穷酸的`感觉。不似骄阳般的康熙,拥有王者的霸气与政治上的谋略,他就像是一颗被闪耀群星环绕的月亮,带着璀璨的光环,夺目又高洁。命中注定,生性柔软慈悲的他无法成为皇上手中征战杀敌的利剑,而是贴身的美玉,仅供把玩与欣赏。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位柔情的女子,却又了动人的坚强与抱负,然而那只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成就大事终是靠不住的。

从孩童起,他喜欢的不是燃烧的炽热,而是烟花散尽的薄凉。他宁可做一枝寒梅,也不要和百花争妍,尽管他有傲视万物的资本。正因为有了资本,才有权利傲视。不慕权势,淡泊名利,却依然弃江南水岸的沈婉而回到京城。因为他放不下,始终放不下荣华富贵,放不下闲来思愁的资本。后来接回沈婉,亦是弥补他自己感情的空虚,抚慰心灵,用来自救罢了。

不过,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可能那是一个男人的担当,是一个豪门继承者的责任,若他真抛弃父母不管只顾个人悲喜,执意躲避在江南与沈婉厮守终生,我也看不起他了。家庭的责任,他必须担起。正如打出生以来就享受雍容华贵,也不是白白给他的,得到了什么,势必会付出些什么,他要付出的便是自由,便是清闲,便是任性。如此看来容若也不似那么可怜与清高了。他亦是红尘中一位普通的沦陷者,无法自拔,令人动容的,无非就是那纠结缠绵,痛苦凄婉的愁绪,自古都是悲剧感人。

纳兰的才华令人不得不仰视,性情孤傲不能不让人倾心,情感深重亦是他百般多姿,但是身处红尘,有功名利禄相伴,有是非荣辱随身,却也是无法摆脱得了俗媚的。我们把一切想得太美好,看得太清纯,却失去了辨别别人的根本能力。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佛陀,常做如是说。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世事,谁主沉浮?俯瞰烟火人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安稳地成长。人的生命与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身处人间,怎么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容若纵风情万种,也难逃一抹黄土掩风流。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篇10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 法学院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初识容若,便是从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开始的。仅仅这短短七个字,便足以让人在心底细细揣摩,回味再三。而后,容若令我惊为天人,深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

这位天人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话代代相传;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感情受到大家的敬仰;三百多年来,纳兰容若的梦想受到了几代人的追忆。而《纳兰容若词传》,就是这样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才有识的纳兰容若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诗化了纳兰容若的传奇人生,不仅提炼了纳兰容若挥之不去的情怀,不仅彰显了纳兰容若的高尚品格,更向我们敞开了纳兰容若炽热、痴迷、忧郁的心扉。

纳兰性德是权倾一世的名子,他的父亲是康熙的总理。纳兰氏属正黄旗,即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氏之一。作为天满贵胄的世家公子,纳兰性德敏异勤奋、博学多才,具备八族世家子弟由仕宦而将相应有的各项基本条件。

在纳兰性德的时代, 拥有他那样的家世并且又有他这些优异条件的满洲贵族公子,准备通往的是一条荣华富贵的通衙大道,是一条宽阔平稳的锦绣前程。对这样一个近在身边的既能武又擅文,更通经的满洲青年才俊,自许要励精图治的康熙帝当然是眷顾青睐, 宠信有加。但这位出身替缨世家、少年得意的相门公子, 偏说自己是“偶然间、绷尘京国,乌衣门第”;对自己的显赫身世“冷笑置之而已”;生长在相府花园瑶台上的金枝玉叶,偏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 别有根芽”;身佩貂洱玉带却向往“布袜青衫约”,“何日得投替”;这些似乎是无法解释的矛盾在纳兰性德身上都确实存在,这是研究纳兰其人其作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他寄情并涉足于文学这条坎坷崎岖的蹊径,并且在诗词,尤其是词的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

纳兰性德流传下来的诗词共有三百四十八首。这些作品与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环境、生活、命运、思想感情的变化密切相关,具体生动地反映了纳兰性德不同时期的思想、性格和风格。他写了许多以爱情为题材的词,那种低何幽怨的意境,近似宋代的晏儿道,其中有许多是表现夫妇爱情的诗篇。

少年夫妻的美满生活,使他如饮醉酒,神怡心醉,他曾写过《四时无题诗》十六首, 记下了一年四季夫妻甜蜜幸福之情状。在一夫多妻的时代,特别是在家庭背景和地位方面,他可以享受三妻四妾的生活。然而,他一直在纳兰,心中只有妻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对妻子之爱,可以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

但同时他的爱情生活亦是十分不幸的,他少时曾“眷一女”,但此女被选为宫女,两人无缘。二十二岁娶妻卢氏,夫妻恩爱、伉俪深情。但婚后仅三年,爱妻去世。

正当韶华恩爱之时,却经历生离死别。使得纳兰性德留下了大量悼亡之作。和所爱的人不能结合,是诗人终生憾事,这个心灵创伤,较之亡妻之痛,更为难以弥合,并且长期折磨着他,在词章中屡有流露。

这也许是纳兰词中用“愁”、“恨”二字频繁的原因之一吧。后来,纳兰性德爱上了江南才女沈婉,但由于满汉不能通婚,压力很大。纳兰性德的爱情诗思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封建时代爱情的美好愿望。

同时,他在处世交友方面也颇有为人们传诵的异胆卓识。忠于爱情的纳兰性德,也是一个忠于友情的人。在《纳兰容若词传》里,我读到了纳兰容若的真诚性情,一首《金缕曲·赠顾粱汾》无异于纳兰性德的交友宣言。

作为满洲贵族王子,他的朋友圈应该建立在京城贵族青年群体中,但根据别人的评价和他的诗歌,他几乎没有真正的同级朋友。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想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使得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也就是在渌水亭里,纳兰容若结识了天下词坛高人,更交到了天下性情中人,从顾贞观、徐乾学、严绳孙、姜宸英、朱彝尊,到吴兆骞。

更为难得的是,纳兰容若为搭救当时并未相识的吴兆骞走出宁古塔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对顾贞观所作出的郑重承诺。这就是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诗坛盟主,一个有性格的人。顾贞观称赞纳兰性德“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

他的交游诗,特别是与汉族文人的交游诗,客观上符合当时康熙的政治需要,也促进了康乾文化的繁荣。

正如他的朋友顾贞观所言:“所欲建之业,百无一副;所欲遂之愿,百无一酬;所欲言之情,百无一吐”。现实生活的冷漠,就像一个笼子,囚禁着纳兰辛的思想和感情。充满怨恨和抱怨的作品只能倾注其中。

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爱情哀伤、离别哀伤还是劳动,都充满了感伤的情怀。在中国五彩缤纷的词苑里,那颗璀璨的明珠——纳兰性德,以其不朽的名篇和独特动人的人格魅力,如暖风下的清水,依然干涸在人们的心中。纳兰性德词风上承后主李煜,但也有了新的发展。

他不仅继承了李皇后的真实伤感,而且融入了自己的灵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词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纳兰容若的前世,是一朵在佛前修炼过的金莲,贪恋了人间烟火的颜色和气味,注定今生这场红尘游历。所以他有冰洁的情怀,有如水的禅心,有悲悯的爱恋。纳兰容若的一生,走在命运的道路上,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整整三十一年。

在佛前,他素淡如莲,却可以度化苍生;在人间,他繁华似锦,却终究不如一株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