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导航

[教案范本] 北京教案最新模板

发表时间:2022-06-20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为满足您的需求,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范本] 北京教案最新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课题: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本教案选取的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繁忙的工地》,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本课时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学生准备:

活动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方法:

本课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在活动中探索角的有关知识,但对于比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师仍然加以引导和讲解。如周角和平角,学生仅从形状上就普遍认为周角是一个圆圈,平角就是一个半圆圈,而不去理解它作为角的实质,但这种实质的探索仅仅让学生利用活动角或同桌交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师在利用活动角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小编推荐

[教案范本]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范本]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教养:

⑴ 学习“小艇”、“纵横交”等词语。

⑵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⑶ 了解小艇的特点。

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⑸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2、教育: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3、发展:

⑴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⑵ 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引导质疑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意大利的威尼斯看看,好吗?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达威尼斯,请同学们认真地观赏这异国的风光,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些什么?

(看录象,师范读。)

2、指名回答。

3、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板课题 齐读课题

4、马克·吐温跟你们一样,只对小艇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

二、感知全文,自学生字

1、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汇报,板书。

三、讲读第一部分

1、从“交通工具”入手,质疑。品读。

2、小结。

四、讲读第二部分

1、作者告诉我呀,小艇的样子很奇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问: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小艇的特点?浏览课文,找答案。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描写小艇特点的有关词语。板书。

3、想象小艇的样子,用简单几笔画小艇;然后多媒体出示图片。

4、在这一部分里,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想:

你是怎样理解的?

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⑴ 汇报。

⑵ 指名读。

⑶ 品读。

⑷ 个别读。

5、引读:

小艇美极了,我们坐在里面,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6、现在我们可不可以不看书,只看板书和图画,把你刚才喜欢的句子背出来?

(多媒体出示图片。)

五、总结,激趣

学得很快,背得真棒!(指板书)通过作者马克·吐温的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来描写,我们也体会到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听说,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呢?下一节课我们再去访问访问。

【板书设计】

主要交通工具

长 窄 深

样子 奇特 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轻快灵活

皮垫子

[教案范本]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范本]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知道爱护牙齿的重要性。

2.初步养成刷牙的卫生习惯。

3.学唱歌曲,并根据歌曲内容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事先排好童话剧《小熊拔牙》。

2.准备亲子手册《主题活动·要爱护牙齿》。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讨论它们的功能。

2.请幼儿数一数对方共有几颗牙,比较老师与幼儿牙数的不同。

3.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看看哪些小朋友有蛀牙,议一议为什么会有蛀牙。

4.请蛀牙的幼儿说说:牙齿蛀了会怎么样?

5.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预防蛀牙?

6.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要保护好牙齿,必须坚持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饭后要漱口,睡前不吃东西、多喝牛奶少吃糖,定期检查治疗蛀牙等。

7.请幼儿欣赏童话剧《小熊拔牙》。

8.学习歌曲〈〈刷牙〉〉。

教案精选: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案范本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精选: 不言代价与回报教案范本》,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估承担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选择,能为自己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三、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什么代价 什么回报

1.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2.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 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3.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我的承担 我无悔

1.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2.相关链接

3.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框后的启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己在履行责任时的态度等方面来做答。

六、课堂作业:

可让学生学会整理本框的知识点,并整理本课的知识结构体系。

七、板书设计

《不言代价与回报》

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担当应负的责任

3、承担责任对个人的意义

我承担 我无悔

1、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

2、感激崇敬那些不计回报与代价,履行社会责任的人们

八、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课本有效资源及课本中的案例,设计了5个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问题中探索质疑,学习知识, 同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会了主动学习,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2、课堂师生互动比较成功,配合比较好。

3、课堂中学生能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虽然答题语言不是很规范,但观点阐述基本正确,这还需要教师今后做进一步引导。

需要改进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还不够!

2、在学法指导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这个方面还需加强。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这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古诗》模板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古诗》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2.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教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3)学生配乐齐读。

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大概有3000多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

7.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叙事抒情 写景

借景抒情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依依惜别之情

附:相关链接

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热门教案: 花儿朵朵开大班教案模板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热门教案: 花儿朵朵开大班教案模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发现事物规律的成就感。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部分数的互补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7的分合。

3、通过动手操作,发现7有六种分法。

二、活动准备

花朵图片7个,花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插花,引导幼儿感知7的组成与分解。

(1)幼儿将花分别插在花瓶里,探索7的分解、组成。

指导语: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看看我们花园里一共开了几朵花?让我们把花儿分给分别插在花瓶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2)集体交流、讨论7的分合分法。

并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分法,并请幼儿比较、讨论,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最简便的方法中的实物递增、递减关系,找出分成的两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幼儿小结: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其中一个部分数逐次增加1,另一部分数则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总数都一样。用这个方法能将数分得又快又正确,也不会漏掉任何一组分法。

3、幼儿操作,巩固练习7的分解组成。

游戏“分花”

游戏规则:两人拿7朵雪花片,一人将7朵雪花片分放在两只手中,请对方看一只手里的'雪花片,猜另外一只手的雪花片数,直到猜完6种分法。换一人拿7朵雪花片,用相同的方法请对方猜一猜。

[教案必备] 爬山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必备] 爬山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三段(8、9)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辰等3个生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等6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2课《语言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魅、漆、绅

(形)魅、牌、衷、添、陶、醉、漆、辰、丐、绅

(义)繁华形容兴旺热闹的城镇或街市。

褴褛形容衣服破破烂烂。

陶醉着了迷,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良辰美景天气好风景美。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的力量。

无动于衷不理睬,毫不关心,不动一点感情。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质疑。

五、小组讨论,归纳疑问。

六、全班讨论,归纳疑问。

(为什么添上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说说你对魅力的理解。

3、说说生活中你觉得有什么很有魅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以课题为突破口,理解体会魅力的意思,激发学习课文兴趣。为什么诗人让彼浩勒添上的那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回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具体在这篇课文中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2、再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诗人让彼洁勒加上那几个字前后,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重点词句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木牌内容变化前后行人的态度、失明老人的感受所发生的变化,来体会加上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体会有魅力的语言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激发探求魅力所在之处的好奇心。)

3、细读课文,重点研究第六自然段:

(1)自学思考:诗人让彼洁勒加上的那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3、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懂得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的道理。

2、能读、写、默本则寓言中的生字。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等词语意思。

3、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加上适当的想象复述寓言,培养学生想象,复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想象、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滥竽充数》

教学过程:

、引入课文,出示课题:

1、(出示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寓言三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读课题

3、快速阅读,在文中划出一句解释滥竽充数这个词的句子。

4、交流。

5、全班齐读这句话。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理解词义。

(2)思考:《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

(1)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

(2)交流故事。

三、学习课文,提出问题:

1、读了课文以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学生质疑。

3、师归纳出示:

(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要参加吹竽队充数?

(2)南郭先生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4、小组讨论问题。

四、交流思考题:

问题1:

1、指名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板书:300人一齐吹

2、指导朗读。问题2:

1、指名交流:

2、出示:

比较:

(1)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读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区别在哪里?

B:那么,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

C:他这样装的目的是什么呢?

e)指导朗读:个别读、全班读。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问题3:

1、指名回答。

2、看图:你们看,他逃走时是偷偷地

3、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4、交流。

5、师归纳。

五、寓意:

1、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出示寓意: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六、复述课文:

谁能看着板书,加上刚才我们的想象说话,把课文复述一下。

七、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滥竽充数》,谁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邯郸学步》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一读,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讲故事。

三、深入领会课文内容。

1、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疑问?

(1)这人为什么要学走路?

(2)这样学走路有必要吗?

2、解释词语:优雅、一扭一摆。

3、对这一扭一摆的走路动作,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说他做得对吗?

5、他学了几天后,有什么结果?他又做了哪些决定?

6、解释词语彻底。你认为他想得对吗?那之后他是怎样学走路的?结果怎么样?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7、现在,你认为他对吗?为什么?

8、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9、同桌交流。

四、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五、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有机可乘:齐宣王300个一起吹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

真相暴露:齐泯王喜欢听独奏

嫌姿势不好看

学邯郸人走路

邯郸学步忘原来的走机械(要不得)

仿抬胯摆扭

爬走法全忘掉

24

米芾学书

教学目的: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形近字的学习和积累,熟练掌握汉字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说话、语言的的艺术。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和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

2、认真读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反馈学习情况。

5、出示板有多义字的句子。

6、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1)相互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2)出示课外联系题目。

这次的旅游,我们家花了很多钱。

奶奶的头发花白了。

这朵花真好看。

(3)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积少成多读读背背友谊格言。

1、出示句子。

2、全班齐读,同桌相互抽查,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友谊的格言。

4、全班评价,看谁收集的资料最好。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读读你喜欢的关于友谊的格言。

四、布置作业。

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并默写友谊格言。

二、阅读平台《我向奶奶学语言》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每个自然段都在讲些什么?

第一段:写我学了不少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

第二段:介绍了我自认为文化水平比奶奶高,语言一定比奶奶好。

第三段:写奶奶说的杨柳爆青让我觉得奶奶的词用得准,用得好。

第四段:写了奶奶说的句子,让我觉得奶奶的语言用得生动。

第五段:我有新发现。

5、你喜欢奶奶的语言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的吗?

三、能说会道应该怎么办。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比是否讲清晰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具体要求:

(1)说说你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一件事,请同学帮你想想办法。

(2)大家交流一下,当自己受到委屈或者别人受到委屈时,应该怎么办?

(3)大家评一评,那些同学的想法有趣又讲得好。

[教案范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一)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教案范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篇一)”,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的良好习惯。

2、让幼儿学习弄扣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大娃娃、小衣服(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引起幼儿兴趣。

小娃娃今天不能上幼儿园,因为妈妈没有给她穿衣服,谁能帮助她把衣服穿好?

2、 教幼儿帮娃娃穿衣服。

(1)老师示范讲解穿衣服的方法(重点讲解示范扣钮扣的方法):先给娃娃穿上衣服(将娃娃的手伸进袖口),然后把衣服对整齐。一只手的食拇指拿着钮扣,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伸进钮扣洞。这样一个钮扣便扣好了。(老师先后示范扣三粒钮扣)

(2)幼儿操作:

a、鼓励幼儿大胆的动手,每个小朋友都自己动手操作。

b、提醒幼儿先扣最下面的一粒扣子,将衣服下面对整齐后再找旁边的钮洞。

c、着重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3)老师帮助幼儿检查是否都把钮弄扣好,衣服是否对整齐了。

3、 请个别幼儿帮助娃娃穿好衣服,鼓励幼儿自己穿衣服。

4、 与家长交流,介绍扣钮扣的方法,请家长帮助幼儿学好扣钮扣的方法。

[教案范本] 《秋天》教学设计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教案范本] 《秋天》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C学生完成练笔。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热门课件: 周庄水韵教案模板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闲暇时看一些范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高质量的范文能供更多人参考,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热门课件: 周庄水韵教案模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学习 内 容

笔 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 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èn)

谛听(dì) 参差(cēn 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本体是倒映着的石桥、楼屋、云彩和飞鸟的水面,喻体是彩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庄水面的美丽画面,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4)“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