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多阅读范文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范文网页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
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
六、放录像
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
fw76.com相关文章推荐
课件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最新范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接触京剧,简单了解京剧的音调、唱腔及板式。感受京剧特点与魅力。
2、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3、激起学生革命志士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剧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教具准备:四张戏剧人物脸谱及铁梅像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京剧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二、听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了解唱腔。
(一)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A师:老师扮演的是剧种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师: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B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
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二)、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
生:勇敢、善良。
师: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呢?
生:革命的家庭
师:是的,李铁梅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爸爸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但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的地下联络员,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不认识的人,爸爸和奶奶都让铁梅管他们叫表叔。他们家真有那么多表叔吗?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师:懂事的小铁梅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很明白。表叔那么多,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唱腔中唱到“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让学生判断唱腔种类。
(三)、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四)(出铁梅画像)这就是李铁梅,她虽然只比你们大几岁,却非常的聪明能干。?她为什么能干呢?表现在哪里?(学生会答出,她会担水、劈柴、拾煤渣、帮大人放哨,送情报,还会提着篮子做买卖等等)从哪里可看出她的机智和聪明?(她与邻居姐姐互换了衣服,引开日本特务,将密电码安全送到游击队)
(3)我们应该向铁梅学什么?
三、学习歌曲《我是中国人》
A、歌曲表现了什么?
B、体会歌曲精神
四、课堂拓展,鼓励表现。
(1)欣赏儿童演唱京剧的精彩片段。
(2)教师用豫剧、眉户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让学生自由表演自己熟悉的戏曲唱段。
四、总结升华,激发兴趣
地方戏曲虽然唱腔优美,各有千秋,但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坐、打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流传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最初有四大名旦,(出课件让学生认识四大名旦),他们为我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四岁小孩,就连一些外国朋友好竞相模仿和学唱京剧。京剧巳走出国门,作为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遍布各国,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老师希望你们能热爱它,学习它,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
让学生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创新能力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设计制作班级表格。
重点
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尝试探索、自评互评、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观察班级课程表,引入课题。
1. 教师课件出示年级课程表。
2. 请同学们与班级课程表比较有何异同。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让学生用刚才掌握的知识,去帮助班级制作一份表格。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谈感受。
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制作课程表。完成的同学老师再给加个小任务。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你们班级里贴在墙上的一些表格旧了,想重新打一张,你们谁能帮班级做点小事,打好这些表呢。
(班级表格任选一张完成,可以是班队干部表等等)
三、创新提高,制作年级课程表。
1. 请根据刚才的观察结果,为四年级作一个年级课程表。
2. 教师巡回指导学困生
四、展示成果,评价交流。
1. 开展自评互评活动,选出优秀作品作展示。
2. 展示有创新性的年级课程表。
3. 通过共享打印机打印优秀作品。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此知识?
2. 说一说自己制作出表格的感受
六、研究性作业:
你能做一个有自己照片的课程表吗?
学生分工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创新实践。
开展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范例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文笔,提高写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乘法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情分析:
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 不论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 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18+23)×8, 18×8+23×8
③交流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
2.提出猜想
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个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认识
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进一步认识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 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 ×6+ ×6
8×(125+9)=8× +8×
7×48+7×52= ×( +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
3. 7×48+7×52 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
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
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②21×25 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8+23)×8 (18+23)×8=18×8+23×8 7×48+7×52=7×(48+52)
=41×8 …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 34×72+34×28 (20+4)×25
18×8+23×8 … … … … (80+20)×25
=144+184 个性概括:… …
=328(元) (a+b)×c=a×c+b×c 21×25 75×99+75
热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篇二)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热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门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掌握情景。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十分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仅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本事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必须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本事、抽象思维水平有了必须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必须的学习数学的本事。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1、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理解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必须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我,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进取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2、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仅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忙,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并且有本事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本事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本事弱,理解本事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构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构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理解本事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本事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讨论的本事,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本事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3、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团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4、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资料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经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构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所以,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当掌握和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资料。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一样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构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本事。
[热搜教案]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最新范文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热搜教案]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最新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上午我上了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结合自己上课情况和市三小教研员,橡胶所教研员,和本学期邢教研员的评价,做课后反思如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导入我用学生了解的主席,国家总理植树活动,让学生知道植树的重要性,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段来分析给学生以清楚表示,找出规律。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例题的数学有点大,先找出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乐趣。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拭操作,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应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前面的植树问题:100米长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个间隔,而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因此一共要准备21棵树苗。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关注植树问题爱护环境。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给学出示建公车站,和生活中钟表问题。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公共汽车站台的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改正措施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所以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的点紧张,但是也造成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谢谢各们老师指导。
[实用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优秀范文呢?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实用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
贪
当女霸王
贪
当贵妇
贪贪得无厌
贪要木房一无所有
要木盆
[课件系列] 语文四年级教案教学(一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课件系列] 语文四年级教案教学(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课件出示3)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案系列]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之三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进行无声的思考与交流。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系列]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之三”,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从导入开始,我就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猜谜、组织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猜了起来,很快“钟表”这个谜语就被学生猜出来了。就在学生充满兴趣时,教师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交朋友,愿意吗?”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呢?
又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教师可以先出示4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先露出比黄花多的2朵。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吗?”果真是6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我话锋一转“红花6朵是怎样的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
2.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生逼向学习的观念,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的波峰浪谷,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时,引入新课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给这些算式分类,学生们很快就分出了四类;第一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第二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第三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第四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前两类学生们都已经学过,能正确计算。但是后两类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你们同组之间能互相帮助,解决后两类算式的计算吗?”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在班上进行了交流,在学生们的自我交流中。他们掌握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