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读后感。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你写教案: 出师表语文教案(经典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
(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
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
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秋”,《说文》:“禾毂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言》:
“非敬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雅·释诂》
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精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猥”,《说文》:“犬吠声也”。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猥至。”“猥”,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枉驾相顾。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
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
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
察纳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是“正派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驽钝。
“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ū,“书”读Xū,“储”读qǚ。“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鱼”、“阳”对转,“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
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殂(cǘ)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 pǐ)
攸(yōu)樟(yī)以遗(wèi)陛下咨(zī)裨(bì)
阙(quē)漏颓(tuí)桓(huán)闻(wén)达猥(wěi)
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夙(sù)驽(nú)攘(rǎng)
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
(四)朗读。
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
(五)默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六)讲解文章第1~9段
第1段
1.全班齐读。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2.词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而”:却。“中道”:中途,半路。“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三分”:指分成蜀、魏、吴三国。“益州”:汉代州名,现在四川省一带,当时蜀的疆域基本上是汉的益州,因称蜀为益州。“疲弊”:困苦穷乏。“诚”:确实,的确。“之”:的。“秋”:时机,时刻。“然”:但是。“侍卫”:侍从护卫。“于”:在。“内”:指朝廷中。“忠志之士”:忠诚有志的将士。“身”:自身,自己。“者”:表语中停顿。“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追”:追念。“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报”:报答。“之”:代先帝的殊遇。“于”:及于,给。“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宜”:应当。“开张”:开扩。“圣听”:皇帝的听闻。“圣”,对皇帝的尊称。“以”:而。“光”:光大。“遗德”:遗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又作“宏”。“气”:这里指昂扬的精神状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引证;“喻”:比喻;“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因而。“塞”:堵,阻隔。“忠谏”:忠诚的劝谏。
3.内容。
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第2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刘禅即位,诸葛亮开府治事。“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意即内廷处廷要协同一致;“为”:是。“陟”:升进。“臧”:善。“否”(pI):恶。“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奸”:邪恶不正。“科”:法令。“为”:做,行。“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论”:评判。“刑”:处罚。“以”:用来。“昭”:显示,表明。“平明”:公正明察。“理”:治理。“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内外”:内廷外府。
3.内容。
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第3、4段
1.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樟、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待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侍郎”:或称黄门侍郎,近侍官,管理皇帝车驾,并充侍卫。“良”:贤能。“实”:诚实,老实。“志虑”:志向心思。“是以”:因此。“简拔”:选拔;“简”:选择。“以”:用,把。“遗”:交付,给予。“愚”:自称的谦词。“以”:认为。“为”:是。“无”:不论。“悉”:全,都。“以”:拿,把。“咨”:征询,商量。“必”:一定。“裨补”:增益补阙。“阙”:同“缺”,欠缺,不足。“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上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淑”:善良。“均”:公平,公正。“晓畅”:明了通达,精通。“试用”:在正式任用前先行试用。“于”:在。“称”:称赞。“举”:推荐。“为”:作,担任。“督”:谓大将。向宠曾为中部督。“营”:军营。“行(háng)阵”:军队行列,这里指军中将士。“所”:处所。
3.内容。
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第5段
1.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远”:疏远,离去。“小人”:奸邪无德之人。“所以”:……的原因。“兴隆”:昌盛。“倾颓”:衰败。“论”:议论。“未尝”:未曾。“痛恨”:极不满意;“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于”:对。“桓、灵”:东汉末桓帝、灵帝。他们在位时宠幸宦官外戚,捕杀贤能,朝政败腐。“侍中”:指郭攸之、费樟。“尚书”:主管朝廷政事,指陈震。“长(zhǎng)史”:丞相府主管文书、簿籍的官,指张裔。诸葛亮出征,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参(cān)军”:官名,参谋军务,指蒋琬。诸葛亮出征,他和张裔一起管理丞相府事。“悉”:全。“贞”:正直。“良”:贤能。“死节”:守节义而死。“愿”:希望。“信”:信任。“隆”:势盛。“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3.内容。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第6段
1.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称。“躬”:亲自。“于”:在。“苟全”:姑且保存。“乱世”:动荡不安的时代。“闻(wèn)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声;“达”:显贵。“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猥”:谦词,辱,使自己降低身份。“枉”:屈就,用于别人,含有敬意。“屈”:委屈。“顾”:拜访。“于”:到。“咨”:征询。“以”:拿。“感激”:感动。“遂”:于是。“许”:应允,答应。“以”:用,拿。“驱驰”:驱逐奔驰,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值”:遭逢。“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大败。指公元年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战败。“际”:时期。“危难(nàn)”:危险困难;“难”,祸难。“尔来”:自那时以来;“尔”,这,那。“有”:用来整数与零数之间。“矣”:表示已然。
3.内容。
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第7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樟、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寄”:委托。“以”:把。“大事”:重大的事情,这里指国家政务。“以”:这里表时间界限。“夙”:早。“恐”:担心。“不”:无,没有。“效”:效果。“以”:而,因而。“明”:明见。“泸”:水名,今金沙江。“不毛”:不生长五谷,意指荒凉之地;“毛”,五谷。“兵甲”:武器军备。“奖”:勉励。“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中原”:黄河流域地区,指曹魏统治区。“庶”:庶几(ji),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之词。“竭”:尽。“驽钝”:低能,愚钝;“驽”,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下。“攘除”:铲除;“攘”,排斥。“还于旧都”:回到从前的都城;“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所以”: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报”:报答。“而”:表并列。“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斟酌”:考虑。“损益”:减少增加,指兴利除弊。“进:”:奉上。“尽”:完全。
3.内容。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第8段
1.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2.词句。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樟、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愿”:希望。“以”:把。“效”:成效。“治”:惩处。“以”:用,拿。“告”:上报。“灵”:英灵。“兴德”:发扬盛德;“兴”,兴起,兴盛。“责”:谴责,处罚。“慢”:轻忽。“彰”:显明,表明。“咎”:罪过,过失。“谋”:谋划。“以”:连词。“诹”:询问。“善道”:好办法。“察”:明察。“纳”:采纳。“雅言”:正确之言;“雅”,正确。“深”:深切。“追”:追念。“遗诏”:君王临死前发布的命令;“遗”,遗留。“不胜”:不尽。
3.内容。
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第9段
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道: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论: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作课后练习。
fw76.com扩展阅读
教你写课件: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你写课件: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能力解“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会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体会少先队员们在欢庆自己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拟人句及难句。
教学时间: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了解诗歌形式,认识“节”。
3、理解提出的不懂的词。句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内容。
教学过程
1、导语激趣,揭题解题。
2、配乐朗读,激情生趣。
3、简介诗体,认识小节。
4、欣赏歌曲,自读课文
5、归纳:所以更加快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快乐”。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
7、认读生字“贺”、“培”,理解“祝贺”和”‘培养”的意思。
9、练习: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少先队员幸福自豪的心情,逐步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2.读懂3、4节,能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2.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么快乐、幸福。带着这种心情齐读3。4小节。思考我们之所以如此快乐的原因。
(1)划出有关句子。(第3节1,2行)
(2)进一步理解“培养”。
(3)指导用“培养”造句。
3.当小朋友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祖国的培养,产生什么想法?
(1)划出有关句子。
(2)理解“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天空飞翔”。
(联系上文,“我们像小一样”)
(3)什么是“理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4.这一节写了两个意思,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两个意思?
6、齐读第4节。
(1)小结:我们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这快乐的节日。
(2)指导朗读,感情达到高潮。
7、背诵全文。
8、练习:课堂作业本4、5、6题。
今日教案: 学会看病语文教学设计(经典版)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今日教案: 学会看病语文教学设计(经典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明确目标,通览全文
1、(1)自由读“学习提示”。
(2)了解学习任务。“学习提示”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
(3)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指名回答(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不在家里找药给儿子治病,而是叫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事情。)
2、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打蔫儿 拖沓
(1)指名读,正音
(2)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人在生病时往往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步子沉重……)
(3)这两个词正是描写出了儿子病时的模样。
喋喋不休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1)谁来读好第二组词语?
(2)联系语境理解“喋喋不休”,幻灯片出示第18段
按图索骥 聊胜于无
(1)读词,正音
(2)联系字义理解词语
指名读;全体齐读一遍;出示本课所有词语,齐读两遍。
三、读文品悟,理解母亲
1、母亲在孩子生病发烧时是怎么做的呢?(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
引导学生思考:“让”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
预设:逼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从未自己去过医院看病,妈妈当过许多年医生,都是在家给孩子看病。而这次妈妈去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孩子并不情愿去,妈妈去硬要孩子去。
2、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默读课文1—18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3、这到底是为什么样的母亲呢?先不急着回答,先来读一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十八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生1:母 生2:儿 生3:作者的话)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却依赖妈妈)
母亲做出决定时也有百般不舍:“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同学们注意到这句话没有?句子中有一个省略号,它有什么用呢?面对生病的儿子,此时母亲的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预设:不忍、心疼、动摇、矛盾……)
课件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师:在这看似狠心、残忍的逼问下,是母亲要锻炼儿子坚定的决心。是母亲的良苦用心。(板书:坚定)
5、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理历程呢?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着默读要求,再次走进课文。
(默读要求: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在感触特别深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出示、交流 ,要求用“从这段(句)话我读出了……”来回答。a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犹豫)
b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自责)
c出示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担心)
(1)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
时间缓缓地流动着 把“艰涩”换成“缓缓”可以吗?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你们见过“沙漏”吗?出示图片(中间相连的小口一打开,上瓶内的沙子便接连不断地坠入下瓶。下瓶内的沙子越积越多。可见,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母亲的心越来越沉重;不安……)
(2)为什么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她在担心什么?(儿子路上会不会有事?会不会走错了地方?会不会打碎体温表?拿错了药怎么办?……)这些都像棒槌在敲打着母亲的心,她更加不安了。
带着母亲的心疼、不安,齐读这一段。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深深的谴责自己、自责)
6、在母亲饱受痛苦的煎熬中,儿子终于回来了。儿子学会看病了吗?(学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儿子从医院回来后的话。要读出什么语气?(骄傲)
儿子学会的只是如何看病吗?他还学会了——独立、生活。(板书:独立)
勇气回升:师:看着儿子平安地归来,听着儿子骄傲的话语——(板书)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③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磨炼了儿子也磨炼了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四、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在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的心饱受煎熬,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哪段话告诉我们母亲这样做的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口授一张路线图”。
(1)“路线图”在文中指什么?(看病的程序)
(2)母亲仅仅是向儿子口授一张路线图吗?(路线图泛指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时种种应对的办法。所以母亲不仅是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还培养了儿子的生存能力,教给儿子学会生活。这是父母的责任。)
(3)师:口授,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更胜于凡事办包。
3、出示一则生活中的小故事:讨论:你赞成明明的妈妈的做法,还是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说说理由。如果你是那位母亲的儿子,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总结: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事事包办代替,结果导致孩子什么也不会做,无法独立,这是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学会生活。
[教案分享] 语文教案如何写
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分享] 语文教案如何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简介作者
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及柳永,大家也许不像对苏轼那样熟悉,但他的两句名句早已广为传诵。(提问、启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情愫!直到晚清,曾受到过西学影响的王国维还震惊于这种爱情表白的炽烈,并将其用来比喻对于大事业、大学问不懈、执着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 艰苦探索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永:《凤栖梧》 执着追求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2、明确三点,简要介绍写作背景(略)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整体点拨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请结合“自读提示”阅读全词并思考: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怎样情景交融的? 板书: (线索) (重点)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 描写情态 离别后: 刻画心理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理解?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 “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鉴赏见后)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小结归纳】写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本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
(五)难点讨论(小黑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 杨“柳”—“留”的谐音 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 眼前景 晓 风 —“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 别后情 (明) (暗) “残”月— 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 景中有情
(六)朗读、背诵 要求:正确流利、感情充沛、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尽量当堂完成) 方式:检查学生、教师示范。
(七)课外作业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扩展成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3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别前:勾勒环境 凄清、萧瑟
雨 霖 铃 柳永 (线索) 帐饮无绪 兰舟催发 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 情景 伤离别 别时:描写情态 留恋、难舍 交融 (主题) 望空凝思 情意绵绵 (特点) 良辰美景 如同虚设 别后:刻画心理 伤感、苦涩 千种风情 无人诉说
教你写教案: 白杨礼赞语文教学设计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你写教案: 白杨礼赞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革命品质。
4、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
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
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
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②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赞美白杨树呢?用课文中的原句加以回答。
明确:“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再读课文,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
激趣: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但不是几句空洞的赞美之词,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是通过几幅优美的图画展现的。请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共勾勒、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学生读后交流。
明确:
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每一幅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见以下板书)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高原风景图
“雄壮”“伟大”“单调”
傲然地耸立
白杨远景图
“惊奇”
力争上游
白杨特写图
决不是平凡的树
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白杨联想图
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段。
2、讨论:作者对白杨树进行赞美,为什么要从写黄土高原写起?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第一题的2、3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明确:作者描绘白杨树的总特征是:力争上游,倔强挺立。
作者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来刻画白杨树的外形的。
齐读课文第五段。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文章中哪些语句中?又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7、8段,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积极质疑,以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将白杨树和其他的树种进行对比。指出白杨树不是“树中的好女子”,却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列举了七个褒义词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树的品格、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实际上这正是抗日军民的品格和精神的艺术写照。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由此及彼,就是借物咏人的写法。
注意,在文章的第7段,完成了由“树”→“人”的转化,第8段则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两个相似的地方突出来,此外又用两个“象征”,画龙点睛地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学生朗读第7段,思考
教你写课件: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最新范文
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有读过一些范文的,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教你写课件: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最新范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成语,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获得一点启示。
【学习重难点】
重点: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这不,吴国国君孙权都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就让我们从今天的这篇课文《孙权劝学》中寻找答案吧!(出示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光,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与他相关的知识(展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三、分层次读课文,整体把握。
1、师范读,生听读,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步骤:师先读,生听读,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只要读准字音即可。在学生试读一遍后,出示下列重点字词,让学生识记,反馈,记忆。
吕蒙卿当涂岂涉猎更邪
2、二读。要求读准节奏。
过渡语(文言文朗读讲究有节奏,大家再次读课文,要求注意句中的停顿,把握好节奏,大家先自己练习一下)
步骤:生自由练习(师留意身边学生),生自由展示,师引导纠正,再找几名学生个别读,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3、三读。读懂词义。
步骤: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了解重点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然后个别展示,师生纠正后学生反馈记忆。
4、四读。读懂句意。
只要刚才老师标示的那些词语意思你明白了,要想翻译现在这几个句子易如反掌,谁来表现一下?
步骤:生自由发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5、五读。读懂文意。
马上就要揭晓谜底了,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从头到尾的讲述一下?
步骤:找1—2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师生齐读。
6、六读。读出语气。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然后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读的最形象,语气把握最准确。(幻灯展示,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步骤:师生共同分析每个人物说话时的心理,语气,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自由选择角色在班级里面进行分角色朗读展示。
四、把握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
步骤一:说一说:故事大意。师引导,有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又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分析结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五、总结全文,比较阅读。
多媒体显示吕蒙和方仲永,学生思考二人的经历和结果,通过比较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悟。(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章,大家在语言积累上有什么收获?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个人思想认识上有什么收获?
(五)结束语。
以开卷有益的成语作结,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教学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
一、本节课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朗读。“读”贯穿课文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师范读、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课文,让学生达到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最后引导学生研读对话,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整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的扩充课堂容量,教学更直观。
三、能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方仲永和吕蒙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进行反思,今后该怎么学习,效果较好。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运用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活动欠灵活,课堂拘泥于多媒体操作,使得一些环节不敢大胆的展开,课堂不敢放开。
二、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够深入,,花的时间少,而且展开的讨论有限,没能展开来讲。对学生的观点做的评价不够全面。
三、没有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缺少更多的生活体验的交流,当然这也和本文的内容有关。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是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师生之间的合作会更默契,更愉快。
[教案借鉴] 《语文园地六》教案(经典版)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教案借鉴] 《语文园地六》教案(经典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读一组描写夏天的词串,认识“棍、汤、扇、椅、萤、牵、织、斗”8个生字。
2、 通过句子训练,培养学生将句子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的能力。
3、 进一步巩固常见标点符号的知识和运用。
4、 认识食品包装上的一些汉字,拓宽学生的识字渠道,激发其识字兴趣。
5、 正确读背四句有关学习的经典名言,大致了解其意思。
6、 阅读短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拓宽识字渠道,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日积月累”中四句话的意思,体会“夏夜真美”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读一组有关夏天的词串,认识“棍、、汤、扇、椅、萤、牵、织、斗”8个生字。
2、 通过句子训练,使学生将句子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
3、 进一步巩固常见标点符号的知识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勾联旧知,谈话导入
1、 生交流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古诗两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的主要内容。
2、 师小结:这三篇课文都与夏天有关,有的描写了夏天的景色,有的描写了夏天的天气。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对夏天的了解。
3、 师过渡激趣:小朋友们,夏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节课,我们就去认识它吧!
二、 学习“趣味识字”
1、 生自主认读四行词语,读准生字。
2、 指名生分行朗读词语,在朗读的过程中师适当正音指导:“汤、萤”是后鼻音,“扇、织”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朗读词语。
3、 鼓励学生读词语,并思考每一行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第一行词语都与什么有关,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第一行词语是有关夏天的食物;第二行词语是有关夏天常用的物品;第三行词语是与夏天乘凉有关的词语;最后一行描写的是夏天夜晚能看到的星星。
4、 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四行词串。
(2随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的认读。
(3单独出示8个生字,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如借助偏旁理解汉字、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熟字加熟字等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5、 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词串。
三、 学习“字词句运用”
(一) 教学第一部分。
1、 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汉语的句子十分有趣,表示同样的一,可以越说越长个,越说越有趣。瞧,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三句话(师出示课文中的三句话),请小朋友们读一读,并找出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 生自主朗读,并与同位轻声交流三句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指名生分句朗读,并交流三句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师适当小结:第一句话只是说了谁在干什么;第二句话多了一个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山坡上;第三句话又多了一个表示小白兔的动作:弯着腰。
4、 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在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这样写句子,能够让别人知道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做事,而且还能知道小白兔做事的动作,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5、 生自主训练,完成课本第78页的练习。
6、 指名生交流自己所写的句子,师予以鼓励和指导。(示例: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泳。小鸭子划动着双脚在池塘里游泳。)
(二) 教学第二部分。
1、 师出示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标点符号:“,。!?”,指名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 生自主朗读第78页的四句话,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3、 指名生朗读句子,同时说说加的是什么标点。师生共同评议。
4、 拓展练习。
(1师出示句子:
夏天的景色真美啊()
你明天来我家玩吗()
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2指名生朗读,并说说加上什么标点。
5、 生抄写最后一句话,师提醒学生汉字的书写要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四、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夏天,认识了跟夏天有关的汉字和词语,还知道了写句子要讲究具体生动,我们在语文园地里的收获可真多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食品包装上的一些汉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激发其识字兴趣。
2、 正确读背四句有关学习的经典名言,大致了解其意思。
3、 在学习名句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方法,激趣导入
1、 师鼓励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交流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认识汉字。
2、 生交流,师适当小结:我们可以在语文书中认识汉字,也可以通过看电视来认识汉字,在课外书中、在大街上都可以认识汉字。只要处处留心,在生活中我们就能认识很多的汉字。
3、 师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认识汉字的方法,它可跟小朋友们最喜欢的食物有关哦!
二、 学习“展示台”
1、 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常见的爱吃食品的包装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食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式猜出来的。
2、 师多媒体出示含有“巧克力、牛奶、饼干、矿泉水、面包”字样的包装袋图片,指名生结合图片认读这些词语。
3、 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包装袋,与同位交流包装袋上的汉字,并相互认读。
4、 指名生展示交流,师适当板书,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5、 师小结:生活处处能识字,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不但能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汉字,还能在其它很多地方认识汉字呢!
三、 学习“日积月累”
1、 师出示《识字8:三字经》中的两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指名生朗读,并说说这两句话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的重要性)。
2、 师过渡:小朋友们都知道学习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那你们知道学习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吗?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在今天的“日积月累”中,我们就来听听古人是怎么介绍学习方法的吧!
3、 师范读四句古文,生认真倾听。
4、 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5、 指名生分句朗读,根据生的朗读情况师相机进行指导,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6、 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想想句子的意思,并标明不懂的地方。
7、 指名生交流,师适当讲解:
(1) 第一句的意思是:天生聪明而又爱好学习,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 第二句的的意思是: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就要多问,对于自己不会的就要学习。
(3) 第三句的意思是:读书读了很多遍,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4) 第四句的意思是:我们要善于读书,从书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要游历很多地方,在生活中学习。
8、 鼓励生在讲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这四句话后的体会。
9、 通过自由练读、同位互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并加以背诵。
10、 指名生分句背诵,全班齐读。
四、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可以在食品包装袋上认识很多的汉字,还能从古人的话语中初步了解学习的方法。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汉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 把握故事的关键信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理解“夏夜多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1、 师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夏天到了,夏天的夜晚景色可真美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 师配乐播放夏夜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并交流欣赏感受。
3、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个美丽的故事—《夏夜多美》,相信读完这个故事以后,你会发现夏夜不仅仅美在它的景色中,还美在其他的方面呢!
二、 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 师多媒体播放文章配乐朗读,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生交流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听到了哪些信息。
2、 生自主阅读故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3、 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读故事,根据生的朗读情况,师适当进行正音和范读,帮助学生读通顺故事。
4、 生再次自由轻声地读一读故事。
三、 再读文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 师过渡:这个故事很长,要想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可要抓住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自做了什么事情?故事的结尾又是怎样的?(师相机在多媒体上出示这些问题)
2、 生再次轻声地读故事,在读故事的过程中解决以上问题,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指名生交流,师根据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小结:
故事发生在夏天的夜晚,在一个水池里。故事中出现了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小蚂蚁不小心掉到了一根水草上,睡莲弯腰让蚂蚁爬上来。蜻蜓送小蚂蚁回家。萤火虫为它们照亮。最后,小蚂蚁回到了家。
4、 鼓励学生根据以上信息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师引导学生将句子说清楚说明白,以提高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和流畅度。(夏夜的水池里,一只蚂蚁不小心掉到了水草上,在睡莲、蜻蜓和萤火虫的共同帮助下,小蚂蚁最终回到了家。)
四、 体会“夏夜多美”的含义
1、 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故事,看看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读出了大家对蚂蚁的关心和帮助,把这些词句画出来。
2、 生边读边用笔圈画,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圈画的内容。
3、 指名生交流,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指导:
(1) 睡莲关心地问小蚂蚁,弯腰要它爬到自己身上,还请小蚂蚁住在自己的家里。
(2) 蜻蜓主动送小蚂蚁回家。
(3) 萤火虫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4、 在交流中师引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对话。
5、 师出示最后两句话:“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啊,多美的夏夜呀!”引导学生思考: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夏夜为什么很美?
6、 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师小结:星星看到小动物们能这样相互关心,互相帮助,感到很高兴。夏夜的景色很美,夏夜里的故事很美,睡莲和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7、 分角色朗读文章:
(1) 四人一小组,分别扮演小蚂蚁、睡莲、倾听和萤火虫,自主练习。
(2) 小组展示,师读旁白。共同评议。
五、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夏夜多美”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到了小动物们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相信同学们也会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能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篇一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是有很大好处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你知道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篇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远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教案参考] 语文教案之一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教案参考] 语文教案之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弄清一些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3.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际遇 莫名 稚气 尘缘 白驹过隙 蓦然 穹隆 不胜 恍悟 茫然若失
骤然 津津有味 不折不扣 迷离 徜徉 涉足 絮语 摒弃 犀利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绅士风度 古朴 凝重 耳目一新 安恬 撷取 惆怅
4.掌握一些修辞知识:
比喻:即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就是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线索,理清感情变化的轨迹。
2.品味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3.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
1.细细体味作者激情洋溢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激情。
2.学习作者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二、思路结构
本文用空行隔开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在弹指一瞬间孩时的梦想实现并且已在北大生活了两年,欲向北大诉说心语。
第1自然段,写从泛黄的照片上初识北大,梦想产生。第2自然写乘车路过北大,表现少年的自信。第3自然段感慨时光飞逝,第4自然段再现初入北大天真浪漫的“我”和如今的茫然若失。第5自然段欲向朝夕相处的北大诉说心语。
第二部分:回顾两年来,北大的哺育和给予,展现北大的精神魅力。
这部分写的主要意思是北大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知识魅力:第6自然段写由参观图书馆而顿悟自己的无知。第7自然段写与北大的际遇,是又一个新的开始。第8、9自然段写书籍为我打开新世界,北大为我开启智慧和真理之窗。
人格魅力:第10自然段写北大学生的物质。第11自然段写北大老师的风采。
第三部分:倾诉对北大难以分割的浓厚情感和歌颂之情。
三、写作特点:
1.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同时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散文的语言更具有诗样的美感,饱含了特殊的情感。
2.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而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四段),在人称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五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
四、优美的'语言表达
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将两年前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对比着描写:“短短的头发,天真的目光,还不满十四岁,完全是一个一脑子浪漫念头的小女孩,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上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如今,秋风又起,树枝树叶交织出金色的穹隆。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好像此时此刻不胜凉意的心情。”这段文字将两年前的天真活泼、好奇,两年后的沉静、敏感、多情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特别是将清脆笑声比作雪团四处迸溅,通感的妙用,将“我”的天真活泼描写得十分传神。另外,作者写心情也独具一格,她写秋风起,树叶黄、落叶遍地,无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静、敏感、多情,字里行间有诗画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类似如这样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把向往北大的学生比作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与船工,都十分贴切。又如,以“不系之舟”自比,“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是与“不系之舟”相关联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绿阴”是两岸诱人的景色,“宁静的港湾”是“不系之舟”前进中的“避风港”。这一系列相关,极富表现力,将“我”渴望创造,不断求索的形象展现出来了。
作者用诗一般含蓄、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北大的特殊感悟,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拓展性阅读教学建议
本文为拓展性阅读,只要求学生大致感知课文,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揣摩一些精彩语句,积累词语即可。
1.鼓励引导后,让学生独自准备,扫除字词障碍。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发现哪个词用得好,并说出它的妙处,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为什么等。
3.不采用全班就同一问题发表意见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
4.只要学生能积极发言,教师就给以恰当的肯定。
[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古诗》模板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 语文教案《古诗》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简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都是引导学生在感受爱、表达爱、奉献爱的过程中体会爱的重要性,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古诗两首》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抒发了人世间最普通的友人离别之情,作为感情基石,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文打下了基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学情分析】
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四年级是学生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发展的过渡期,学生的书面言语能力比较弱。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之作,无论从斟词酌句还是写作技巧上,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要通过含蓄的诗句理解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通过赏析诗人以景写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刻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情”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主要教法有“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重点字词品味法”、“角色体验法”等。
主要学法有“想象画面法”、“联系生活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激趣导入,介绍李白
1.背诵《赠汪伦》: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读诗题:题目告诉我们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谈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二、复习方法,初读感知
1.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2.初读感知.
(1)自读自悟: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
(2)查读正音:通过指名朗读古诗,及时正音。
(3)集体交流:你读懂了这首诗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诗句,明诗意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3)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4)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2)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3)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名汇报说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1.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3.请同学们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4.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5.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6.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7.齐读。
五、扩展延伸
1.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六、总结,诵读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3.同学们,学完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诵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课题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2.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3.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注释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教师总结诗意,学生回顾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
(3)学生配乐齐读。
三、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1)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2)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
(3)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地相距大概有3000多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3.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4.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5.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
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6.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读。
7.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四、总结升华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叙事抒情 写景
借景抒情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依依惜别之情
附:相关链接
送别诗几首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教案范本] 语文教案1篇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案范本] 语文教案1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教材简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尊重和相信是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在课堂学习中,要实现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首先要相信孩子学习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划出难读的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朗读时可能有困难的句子,课件出示,重点指导。
A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B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课件出示:扎、坏、抓、莓、幸福、受、吵
具体操作: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1——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然后按照——当我读到()时,我觉得很(),因为( )。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随机进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读指导。
具体操作: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小熊和松鼠快乐的心情,再指导朗读,并理解词语“乐坏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引导学生小结。课件演示过程。
师: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乐坏了,那我们就在音乐中去体会快乐吧!挺起腰来,看谁读得最幸福、最快乐。
生在音乐伴奏下齐读1——6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1)这时,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汇报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相机指导第7自然段的朗读(读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他们非常难过,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和好如初,风筝又起飞了,纸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课件出示)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导读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重点指导“幸”。)
2、写好后冲写得满意的字笑一笑。
今日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经常阅读范文能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你知道怎么写优秀范文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今日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能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2.学会区别形近字,并组词;能从一组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能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初步学会修改句子中用得不适当的词语。
4.初步学会按指定的要求默读短文,做练习。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1--5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练习第1题: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读读词语,口头进行尝试修改。
2.说说错在哪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修改。书面填写。
3.说一说平时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办。
小结:形近字要细辨,音近字辨字义。
三.练习第2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轻声读读,细细辨认。
2.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一字多组。
3.说说自己经常遇到的容易混错的字。
四.练习第3题:找近义词。
1.指名学生读句子,读通后再理解意思。
2.找近义词:立即--立刻飞快--火速
五.练习第4题:把词语分类。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理解。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工具。
农活:农业生产中的工作。
农作物:农业生产中栽种的各种植物,也叫庄稼。
3.读词语,将列举的12个词语按要求逐项分类写下来。
4.说说其他的农具、农活和农作物名称。
六.练习第5题:把句子写完整。
1.读懂题目和例句。
2.学生口头说一说。(寻求不同的答案)
3.学生书面填写。然后读读自己写的句子。
第2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第6、7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6题:划出句子中不合适的词语。
1.学生边读句子,边划出句子中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2.说说如何修改。
第1句“要求”和“严肃”搭配不合适,改为“要求严格”。
第2句“爱护”改为“保护”。因为“爱护”一般用于人或组织所发出的动作行为。青蛙是动物,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行为。
第3句把“纷纷扬扬”改为“啪啪啪地”。因为“纷纷扬扬”是指雪花、叶等较轻的东西飘洒的景象。“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肯定会发出较大的声音。
3.读读修改后的句子。
二.练习第7题:短文训练。
1.读读题目,明确要求。
2.初读短文,说说短文讲一件什么事。
3.指导解题方法:读短文后题目(1),明确要求。
(1)默读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捕鱼的经过。
(2)依据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3)集体交流,自我订正。
(4)读短文后题目(2),明确要求。
a.在短文中找出有“果然”的句子读读。
b.联系上下文说说“果然”的意思。(事情的结果和预料完全相符。)
c.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用上“果然”一词。
d..用“果然”口头造句。师生评议。
e.独立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