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把我们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今日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精选一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次参加赛课活动,我收益匪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不同角度内容不同的图片,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字词学法的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品味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同事们认为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而自己一些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fw76.com扩展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今天76范文网的编辑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妨参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设计特点:
根据本文表达运用对比这一显著特点,在教学中也运用对比的朗读感悟方式,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
洋溢、允许、喧闹、破损、增添、训斥、叱责、凋谢、脸颊、拆除、
发脾气、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绽出绿芽
说说:你知道的词语的意思。
(2)、重点句子: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字词,并思考:
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为什么?
3、交流个体感悟。
(生的几种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
三、品读感悟
(一)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1、具体说说花园的神奇变化:
2、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提示,规范说话: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再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4、随机点拨对比朗读:
(1)、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读出花园的美。
(2)、描写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
(3)、描写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
(4)、描写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5、师引: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原因。
2、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3、随机引导去感受体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教案2》,来自网!
会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认真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点拨:
态度:生气
相关语句:“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①、理解“四处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吓坏孩子们的情景画面。
②、读好这句话的语气,正确把握巨人的生气程度。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①、理解“纷纷逃窜”,想象巨人伤害了可爱的孩子的情景场面。
②、正确把握此时巨人的生气程度。
“喂!你赶快滚出去!”
理解“叱责”,想象此时此刻的巨人发怒的情景。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充分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4)、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们呢?是怎样的?
5、孩子们的性格:
(1)、结合课文,学着上述学法,找找,读读,品品,悟悟。
(2)、交流,畅谈看法。
(3)、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结合文中语句朗读。
(4)、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再一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
2、找读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语句:
重点句:
(巨人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四、美读小结
1、师引读最后一小节:是的,从此以后,巨人的花园再也不变化了,它永远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巨人则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瞧,他们多快乐!
2、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2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第一教时教学预案
崔张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体会新词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过程预设】:
一、揭题,感知
01、揭题,读题。学习虎的笔顺。
02、直观感知爬山虎。课件显示图片,学生欣赏,可以边欣赏边说与图片相关的话。
二、初学,梳理
03、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的音,体会新词的意思。
04、读读典型的生字和新词。并交流叠的书写特点。
均匀嫩茎叶柄蛟龙重叠空隙痕迹逐渐
05、说说此时心中的爬山虎。(图片感知和文本阅读之后,一定会对爬山虎产生新的感受。)
06、听或跟录音朗读,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07、讨论: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三、细究,感悟
08、叶圣陶爷爷是如何经过自己长期细致地观察,通过自己形象逼真的描写,来介绍爬山虎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09、学习句子: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随机讨论: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0:学习句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随机讨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爬山虎叶子还独特在哪里?)
11、过渡:哦!怪不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2、阅读了上面这些恰切真实的文字、逼真形象的描写,让我们对作者叶圣陶爷爷产生了油然的敬意,为什么呢?
13、齐读第二自然段。
14、试背第二自然段。(机动)
四、作业,延伸
15、作业: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
16、实样观察爬山虎。可以在自家周围、居民小区、公园等地方仔细观察爬山虎。
五、板书预设
爬山虎的脚
嫩红嫩绿
爬山虎的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
一顺朝下铺得均匀
教后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觉良好,教学进程和学情呈现与预设基本一致,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浅显而不浅薄的教学风格。
就课的点而言,从虎的书写笔顺和叠的书写结构等,在课堂上有了合理而巧妙的落实,扎实而有效。
从课的线而言,从图片欣赏到文本阅读再到精神感悟,使整课完满连贯,一气呵成,使学生在没有迂回和陷阱的氛围中,量力而习,获得语文。
从课的面而言,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动,有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有有声的读,有无声的思,使课堂场景和语文场景融会贯通,联势推进。
唯一遗憾的是,也许由于作者对课文结构的故意布排,在叶、脚、爬三块内容的描写中,后两块内容文句交互,没有明显的边缘痕迹,所以在梳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上,学生思维受阻,险些进入冰河时代。早知如此,这一个微格弃之也不可惜,因为一课一得,足矣!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3
《芦叶船》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七、板书:
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
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5
历史性文本是中华文学的经典。所谓的经典,是指其为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性文本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故事背景方面,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每当面对此类文本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学趣骤然降低,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学习状态。
故,如何有效地发挥历史性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得不成为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无独有偶,我有幸听了周老师的《长城》一课,让我受益良多,现结合此堂课,浅谈一下自己对教学历史性文本教学的几点想法:
1、课前重积累:
即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前,许多教师习惯让要上的课文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破题时才把它揭开。面对历史性文本,我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如这篇课文教学前,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长城课前收集资料,通过翻阅课外书、采访、上网等方式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事实。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性文本的兴趣。
2、课中重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尤其是对于历史性文本,由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难有效的投入到此情境中,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身临其境,同时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在这堂课中,周老师那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整堂课上时时让我们欣赏到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动人姿态。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而孩子们的情一旦激发,他们口中的答案必将是一个个预想不到的惊喜。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课后重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为了实现实践的有效性,周教师就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课外实践题:请学生们去收集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的有关书籍。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相信学生定会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图书馆、网上搜集资料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00字
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老师在上课时会随身携带一份好的教案。书写教案时,要灵活运用知识,避免死板教条。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牛和鹅》一课,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新课文,抽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内心的确充满了忐忑,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现成的课例可以参考,如何确定学习目标,这个最基本的备课要素都让我觉得无从下手。接着我认真研读了下发的电子教材,和同事反复讨论,在协作组中通过集备,最终思路渐渐明晰: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生活”,选文内容指向童年生活中的多样情感体验,语文要素是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单元导语明确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精读课文有示范批注,“交流平台”总结了批注的常用方法,所以围绕这个主题和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我进行了探索,整节课我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认真研读教材精准定位目标
确定目标首先要找到文本内容与语文要素内在的逻辑联系,怎样将阅读能力的训练置于学生阅读文本的真实困难中,让策略成为学生阅读的工具支撑并指向思维训练,最终使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所以确定本课的目标是“1、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3、通过批注阅读,了解课文内容,受到一定启示。”
精准的目标还要基于具体学情。虽然批注阅读在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此是零起点,将学生放在课程视野中去思考与推测,是了解学情的第一步。有了这一步还不够,所以一开始就设计了有目的的提问:“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们有没有勾画过生字词?在旁边写出词语的解释或者写出段意?”每一个问题都有明确的学情诊测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会一些简单的勾画批注;学生陌生的是“批注”这个术语和感悟式的批注方式;学生批注的基本习惯还有待规范。目标明确的提问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了学情,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二、运用批注方法体会文章内涵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运用批注方法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由于备课时想把预设的目标都完成,导致课堂容量过大,最后对于理解文章揭示的道理这一环节有些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经验,如何让课堂更高效,是我今后努力和方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组课文和习作例文也都都是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来训练的。
《麻雀》这篇课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因此,我也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引导和训练。
在事情的起因环节,我给了了学生一个问题:猎狗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哪些词、哪些句子告诉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可怜、无助”……孩子们一番热烈的发言后,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小麻雀的印象以及故事感受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是整个课文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自己读第4、5自然段,同座位交流: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我给了提示,让他们标记处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很快,他们激烈讨论。在请学生回答时,学生找打老麻雀像石头一样落地,孩子们感受到老麻雀的急迫和救子心切,于是我请学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老麻雀的心情,高低起伏,模拟老麻雀的焦急……“挓挲”、“尖叫”、“掩护”,他们又找到这些动词。我和学生重点讨论“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做好搏斗的姿势。随后,我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继而进行填空训练,让他们根据提示,填写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揣摩了老麻雀的心理,以及它为救孩子,奋不顾身,由此而体现出的母爱伟大……
“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小麻雀获救了!”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让学生回答课后第一个问题,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说出答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他们初次接触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少见而无话可说,重点还是要老师加强引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这一课上下来感觉比较难,首先是篇幅太长,文中出现了好多生字,课前留了预习作业,让学生熟读,可是完成情况并不好,课堂上找学生读时还是磕磕巴巴读错字,第一课时就光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感觉有点耽误时间。
整篇文章在内容结构安排上很多,学生读起来肯定感觉很乱,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透每一个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整段的内容大意,然后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引导的过程中,总担心学生不会归纳概括,所以整堂课我说的比较多,犯了满堂灌的错误。在这一课中,作者对汉字的感情是一个递进的变化过程,可是很遗憾,在课堂没有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这一点。
文中引用的《听张立本女吟》这首诗,学生读和理解都比较困难,课前没有让学生查这首诗是个失误,以致下文的分析诗人文笔处学生不理解、没有感触,我不得不在课堂上花时间去解释这首诗的意思,也耽误了时间,课前预习很重要,这些相关教学资源应该提前让学生学习的,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上时间,还可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面对此种结果,我静下心来寻找根由。哦,我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
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因为我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只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五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我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换,才能激发学生潜力。语文新课标指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语言的能力。这堂课中,教师利用flash课件带学生去蟋蟀家做客,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后来,进行“做导游”这一环节时,我又采取了这种探究方式。这种探究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加强合作意识,但也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依赖的“恶习”。若对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正是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教师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一堂课留给我的思考很多,但这些思考也必然激励我不断前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二、精读课文,情感共鸣
1. 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 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 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 “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 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中的`闪光点—音乐渲染,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四、教学中的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
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麻雀》这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刚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着。但要让学生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学生可能有点儿困难。
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先设计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学生门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的朗读超乎了我的想象。
可以说,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最后我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说一些母亲平时对自己关爱的.事,同学们说到:妈妈每天煮饭给我们吃,很辛苦;我们生病了,妈妈总是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同学们最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整课得到了升华,也展现出了学习本课的目的,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当然,整个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忽略了那些学困生,这种做法确实要改了。今后应力求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开开心心地学习。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自己语文的课堂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地名》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地名,这是一个开放单元。
人们工作、生活、交往都离不开使用地名,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经济、民族、社会、语言等文化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教学这一单元,一方面,学生通过地名学习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开展多方面的活动,锻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在学习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内容梳理教和学的思路,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地图,一起寻找地名,一起研究地名的特点,共同挖掘和探讨地名里的学问。并采用多样的形式,有编地名谜语,猜地名游戏,还有寻找古诗里的地名,根据地名编古诗,以及有关地名(如说出几个含有阳字的地名,或者说出几个历史遗迹的地名等等)的抢答游戏,最后一起找一找那些有趣的地名来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学习效果也很好。
习作部分,是关于地名的调查报告,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讲述了商丘柘城名字的来历,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考察,或者问家里长辈们等方法了解商丘其他地名的来历及相关故事,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写到作文本上。因为学生水平不同,了解的方法不同,学生的习作也是写得参差不齐,尽管如此,我觉得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通过本单元教学,我也对地名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的学问远远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得多。由此可见,学无止境,尤其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身为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啊!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二是在对比描写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按照厘清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
随后,我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主要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的范句太宽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2、猎狗与小麻雀的对比教学时间过多,而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老麻雀与猎狗的对比教学上。3、对于老麻雀的描写句子体会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多阅读范文还会帮助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2)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3)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应当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当然,文言文毕竟是一种与现今实际使用的语言相去甚远的古代书面语,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的激趣,从同学们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人人争着举手背自学的古诗。有《塞上曲》《塞下曲》《塞外曲》……说实话,这些我都能背,所以,我再一次被他们感染着,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当然,这与他们平时对古诗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当有同学背到杜甫的诗时,板书《春夜喜雨》。学生适机补充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通过介绍,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上的地位。这样的开课,完全是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而且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书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古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所以从小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完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整个教案设计就从激趣入手,再到感悟,最后拓展。
开课时,也可从同学们会背唱的歌曲小雨沙沙入手让学生知道人们因为对春雨喜爱,为她写歌,大诗人杜甫因为也喜欢春雨,为她写诗了,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人人争着想知道这首古诗的内容,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采用不同方式的读,体会诗中的韵味。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我重在感悟这个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读”来使每个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以读为主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要做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而且对古诗的学习,更要通过朗读这一主要形式来让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认识。所以,我鼓励学自读自悟,大力提倡“以读代讲”,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诗中思考、在小组中讨论、在班级中展示自我,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的语感。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效果较好!
新课标特别强调新教材的人文性,那么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应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我结合学生前面补充的资料,出示了其他的描写春雨的古诗,让学生通过读、感悟、交流来理解它。
这节课上得我高兴,生快乐,课堂气氛是那么高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那么强烈,下课时,还有学生主动向我借了其他的描写春雨的古诗去抄、去背,我很感动。课堂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塑造人的课堂,我们应在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自觉地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4)
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明确提出“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组课文和习作例文也都都是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来训练的。
《麻雀》这篇课文,课后习题“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因此,我也在教学中,有意进行引导和训练。
在事情的起因环节,我给了了学生一个问题:猎狗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哪些词、哪些句子告诉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可怜、无助”……孩子们一番热烈的发言后,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小麻雀的印象以及故事感受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是整个课文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让学生自己读第4、5自然段,同座位交流:老麻雀是怎样保护小麻雀的?我给了提示,让他们标记处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词,很快,他们激烈讨论。在请学生回答时,学生找打老麻雀像石头一样落地,孩子们感受到老麻雀的急迫和救子心切,于是我请学生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老麻雀的心情,高低起伏,模拟老麻雀的焦急……“挓挲”、“尖叫”、“掩护”,他们又找到这些动词。我和学生重点讨论“挓挲”的意思,感受老麻雀做好搏斗的姿势。随后,我请学生有感情朗读,继而进行填空训练,让他们根据提示,填写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脉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揣摩了老麻雀的心理,以及它为救孩子,奋不顾身,由此而体现出的母爱伟大……
“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小麻雀获救了!”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让学生回答课后第一个问题,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说出答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他们初次接触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少见而无话可说,重点还是要老师加强引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5)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6)
记得唐晓芳老师曾在区教研活动中说:语文应该化简单为复杂,化复杂为简单;并且语文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语言展开学习,不能脱离文本,在课上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精心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的处理恰当,注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木渎实验小学《牛和鹅》教案正是注重了这几点:
一、化复杂为简单,化简单为复杂
《牛和鹅》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文章5—11自然段以孩子的眼光着重叙述了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是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具有鲜明写作特色的文本,教案中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行很好的听说读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是化简单为复杂。
针对文中我获得的启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分析不透,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读有“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练读”、“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等多种方式,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这既是化复杂为简单。
二、直面学生,语文味浓
自始至终,教案着重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听、说、读、写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多角度,层层递进,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以及作业中的设计:小练笔、积累词句、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我认为没有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就不会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看似简单,但是结构严谨,字里行间有意拉长学生有效思考的强度:第一课时中“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到第二课时“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和“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
一点浅见:
1.对学生的自读引导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生的个人郎读却不够突出,
2.作业中有小练笔,可是在教案中却没有体现这一预设,有些突兀。
3.第二课时的板书似乎简单了些,因为从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课文的5—11自然段的解读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在板书上没有体现。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当,请谅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7)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1.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8)
为了落实王校长提出的三个必须:课堂上必须有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必须有写作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芦叶船》这篇课文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备学,提出备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遍。
2、在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并给生字组两个词,交流本课最难写的生字和难懂的词语。
3、思考:孩子们如何做芦叶船的?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哪些快乐?画出相关的语句。
4、拓展提升:小小芦叶船带着童年的快乐,飘向了长江,飘向了大海......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续写下面的故事。
在孩子们充分备学后,集体交流中心话题。围绕生长芦叶的地方美,芦叶船制作得美,制作的过程美,再次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切感悟。意在让孩子们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从而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
由于在集体交流的时间和小练笔占用了课上不少时间,所以本节课没时间让孩子们写家庭作业。不过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很到位,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9)
“交流平台”安排的是根据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习惯。
“词句段运用”安排的是:1.为动物找到家。2.读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气象谚语,进一步丰富语言积累。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交流平台”教学时,学生通过交流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词句段运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两组出示的句子,比较第二句与第一句的不同之处,说一说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日积月累”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些谚语,把字音读准,想一想每个谚语的意思,不懂的成语借助词典加以理解。让学生想办法快速记住这些谚语,并积累其他气象谚语。
二、成功之处
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栏目时,把动物的家用图片展示的方法呈现,学生很快就能根据图片找到对应的动物。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日积月累”时,需要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因为年龄尚小,不能对谚语有深刻的了解。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角度让学生去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篇10)
再为《乌塔》罗嗦几句
研究课..真的要拿来"腌"制了雪藏噶久才端出来。不过个人感觉告别了作茧自缚阶段。
这样的特殊阶段,老师们还是如故围坐在一起讨论,说乌塔其人,说略读课的上法,说中外孩子的区别,说某一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更为妥帖自然,说408和409两个版本教法的异同,说这节课的改进和自己的设想这个故事及其主人公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冲击,让思维泛起涟漪。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言说都觉得津津有味。
乐陶陶地听老师们评课。无比享受。非常感谢各位的意见!末了,还和YQ在楼道口欢谈许久,聊内容与形式之辩,聊一节课的魂,聊我们都想追求的共鸣。她说,今天的课她不激动,还是觉得不如抛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大家来充分碰撞比较激动人心,由此产生的经久不息的讨论也许才能真正让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并常常活跃在课后我们和孩子的话题谈资中,让乌塔精神延续它的魅力。
ANYWAY在今天的课上跟学生合作还是满愉快的。4个班上课4种感觉,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精彩。就你为什么提这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折射出的孩子们深入、个性化的思考跟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非常有趣。这都要靠一张小小的自学表。真的很好用。感谢田校出的主意。但是在小组合作时,这张表格的意义似乎不大。组内互相学习的氛围没有出来。最大的遗憾是时间没把握好,没让孩子在讨论之后表达感受。否则还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精彩,碰撞出更多火花对一节课的思考是无穷的。如果有机会,我有兴趣做更多的尝试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略读课,试图驾御思辩性比较强的课文,是尝试做文本的知音,不做教参的二道贩子,试图去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生活的开始我会记住这节课的。
[课件系列] 语文四年级教案教学(一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课件系列] 语文四年级教案教学(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课件出示3)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4篇)
发现您关心的内容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教师在教案设计和教学中,想让课堂生动有趣,就必须要做一份优秀教案。教案中要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启示请别忘了收藏哦!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 篇1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团、捏成的纸团、纸绳,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我努力探索小学高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我设计了情景导入——观察启发——探究发现——欣赏评述四个环节,比如在搓纸绳方法的研究上,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搓绳,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难度,我想一步一步教学生,又怕走上传统传授的老路子。就在彷徨中,我想不妨把问题留给学生,也许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给他们以研究和动手尝试的时间,其实学生在观察、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收获了。我都被学生那聪明才智给折服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暗示出本课难点的解决办法,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能够深入和拓展的空间。教师如果还一味讲解,学生只能停留在浅显的观赏中,只有亲自去实践才会发现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印象深刻。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当教学内容与学生想法,生活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产生关联时,学生会作出符合他们内心需求和兴趣的选择,也会自觉的将自己置身于主动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甚至还会做得比较深入。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有教学的进步。可惜在作品创作时,底稿设计还缺少创意,粘贴也不够大胆。应向学生渗透点、线、面的构成意识。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提倡发展性评价,有时在解决技术性问题时需要选择甄别的手法,并向学生提供建议。但学生的热情感染了我,这堂课我和孩子们都很过瘾!以上是我的一些粗略的反思,我相信在不断的实验中,肯定会不断完善,最后成功.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 篇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2、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正确的力度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2、在优美的歌声及有趣的游戏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回声》中的表演歌曲。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教学重难点:
用正确的强弱力度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和绘画纸笔。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感受美
1、播放《友谊的回声》伴奏音乐,以美丽的大山做背景,学生听音乐走进音乐室。
2、师生问好。
二、寓教于乐
音乐实践,体验美
1、基础练习:
1=F2/4
5342|1-|5342|1-‖
lalaililalailu
2、情境导入:
师:大家的声音真美,将这么简单的练习都变得如此动听!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
设问:什么是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大家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空房子里、山谷中)
3、模仿回声:
师:我们就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电子琴用固定音高不同力度伴奏)
f p
噢 — 噢 —
4、突破歌曲中的难点:
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现在老师把回声加上音高,请同学们唱一唱。(电子琴伴奏,控制力度)
1=bE2/4
f pp f pp
ⅰ 6 0 | ⅰ 6 0 |7 5 0 | 7 5 0‖
噢 噢 噢 噢
5、学习力度记号: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是美啊!尤其是加入音高后,声音更加动听了。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想请大家回答:
我们向着山谷喊的声音和山谷中的回声一模一样吗?有什么变化?(喊声“强”,回声“弱”)
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表示“弱”呢?
板书:“f”表示强,“p”表示弱。
引申:“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6、小游戏
师:让我们大家来做回声的游戏,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
(1)介绍方法:10人模仿回声,表现p,其他的同学模仿人声,表示f。(电子琴伴奏)
1=bE2/4
f p f p
ⅰ 6 0 | ⅰ 6 0 |7 5 0|7 5 0‖
噢 噢 噢 噢
(2)学生自己设计f对pp和ff对pp的回声游戏,然后实践。
三、创造表现
表演歌曲,理解美
1、聆听歌曲。
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边听边引导学生划2/4拍的图式。
设问: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2、复听歌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设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师:我们先学习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
(3)生选择。
(4)第一部分的方法:
①分组自学,找出问题。(师钢琴单旋律作为背景。)要求:遇到问题的可做出标记。
②各出一招,解决问题。
③跟琴的伴齐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5)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
听琴唱第二部分(最后的14小节)歌谱。师关注学生的情况解决难点。
(6)完整唱全曲。希望同学们能表现出中间部分的回声效果。
4、填词。
(1)听琴轻声填词。
(2)找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
(3)歌曲处理。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才能表达出友谊的回声呢?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四、编创表演,升华美
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伴奏组、绘画组、舞蹈组。
2、分组编创,以歌曲伴奏做背景。要求:歌唱组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伴奏组可以选择打击乐或自备乐器为歌曲准确伴奏,绘画组画出你心中美丽的大山,舞蹈组用优美的舞姿表现歌曲的美……)
3、集体表演。
五、完美结课、延续美
原来你喊出的声音是可爱的,那么你的回声也是可爱的,就像同学间的友谊一样,如果你付出的是真诚、友好,那么同学回报你的就像回声一样,是真诚、友好的,所以,这首歌曲唱出了《友谊的回声》。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的篇幅较长,如果采用整体听唱法显得有难度,因此在课的开头通过童话故事《回声》对重点乐句进行突破练习,学唱时把歌曲进行分解,牢牢把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给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理念来组织教学。让教学在“学习重点乐句——整体听赏——分解学唱——整体练习——情感升华”五步环节中逐一落实,让学生学得轻松,唱得愉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虽然不像成年人那样去创造、发明,但是,他们对事物或问题好奇、好问、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被这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和激励,并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教学时,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引出《回声》,通过让学生欣赏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回声”,从而使学生在接下去的“回声游戏”中能更好地表现“回声”,并在课堂中制造“回声”,轻松解决歌曲难点。
二、明确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地做”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并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体会到“学唱歌我能行”。
在教唱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唱部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状态中。另外,在学唱难点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让学生自信地去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三、课外延伸,激发学生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本课的最后部分,通过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当一回大山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谊的回声”,并引出话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朋友之间友谊的存在”,让学生尽情讲述身边的“友情”,表达感激之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为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部分,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诉说“友情”,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只是从旁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 篇3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不仅是纸工制作,还包括图片、布料等添画。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可以给它注入新的生命。添画为拼贴设计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法。在制作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实际也是给了每个学生一次成功的经验。
这堂课,整节课学生都处于趣味无穷的情景体验和浓厚的情境氛围中,学生在作品的展示中既张扬了个性,又轻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课的知识。如在导入时,学生被丰富多彩的、非常漂亮的作品感染,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哇!真漂亮!……太美了!"随即兴致盎然地投入了学习。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充满了创造欲望。既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年级上册连除教学反思 篇4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我在教学《普查人口》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更大数的计数单位和个级的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读数的方法指导上。我让学生认真地看书,看书后“说说大数的读数的方法是什么?(四一班的问题)”学生似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
在老师的启发下才逐步总结出读数的方法,而且耗时也较长,占用了练习的时间。通过思索,在四二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所提的问题:“你们发现今天这些大数的读法与以前的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们都纷纷举起了手,其中一个学生说:“就是按个级的读法读,只需在读完亿级之后加个‘亿’字,读完万级之后加个‘万’字就行了。”另一个学生说:“以前学的数只有个级,而今天学的数,除了有个级外,还有万级和亿级。应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在学生说出大数的读法与之前所学的数的读法的不同时,其实已经总结出大数的读数方法。这样就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可用来练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此时,我深有感触:读懂教材,设计的有效的课堂问题是多么重要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集锦
想必大家从小到大都写过无数篇文档了吧,相应的范文的作用变得很重要,我们通过范文能轻松的写出需要的文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范文有一定的深度呢?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点: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的难点。
难点:了解当时的背景。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运用课前导语,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①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发生在解放前,在战争环境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珍贵的教科书》。
出示课题,设疑: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全文并没有珍贵二字,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②故事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了那四部分?
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
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
二、激发情感,直入重点:
回顾一下,课文的那一段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让你最感动?(那一段最能显得书特别珍贵?)读一读感动的段,说说从这感人肺腑的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指导理解课文一、二段
(一)设疑激读(不就是一捆书吗?难道这捆书真的那么(比命)重要吗?让我们从一、二段中找一找答案。
(二)导读一段
1、指名读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哪个句子最能表达延安小学的同学们盼书的心情?(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理解词语
什么叫渴望?(急切、迫切地希望。)
2、为什么孩子们那样渴望有书呢?
交流:
①出示句子: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你从最困难中体会到什么?)
②出示并朗读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感受战争环境下的艰苦,感受学习条件的困难。再连起来读,没有就;没有就等,体会坚持学习、热爱的学习精神。
③读渴望之情: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激情:书在延安小学学生们的心里是那样神圣而珍贵,他们顽强学习,这样渴望拥有一本教科书,这强烈的渴望之情深深打动了张指导员的心,难怪他要誓死护书。
(三)导读二段
1、这一段中那句话又让你感到教科书的珍贵?
出示句子: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体会书来之不易珍贵。
(说明毛主席、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激情朗读: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再来读一读
2、孩子们对书是这么的渴望,想象一下,现在指导员告诉他们有书的消息,并且这些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他们会怎样?读书用~~~~划出反映同学们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读书填空:
①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跳起来)。
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3、表演理解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4、再次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
四、再读重点段,感受激励
设计1、文中哪些词句和标点符号表现了张指导员看待书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用浪线划下来。
再看感人的一幕(课文插图),想象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出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2、读书思考
(1)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2)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①理解:书书省略号表示什么?(说话断断续续)
②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前两个表示指导员伤势严重,说话断断续续,后一个表示话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③启发学生想象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完整,进行思想教育。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小结: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所以这书是特别珍贵的!
五、依据板书总结: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
六、拓展结课:
读了这捆珍贵的教科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我们自己的珍惜幸福生活。)我希望这种幸福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学习!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及文章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通过课文讲了几件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多加一句话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的:
一、理解6句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秋游活动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成语故事的好处。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谚语是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学习谚语很有意义。
2、学生熟读成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第一句告诉我们记录胜过记忆,要以记录帮助记忆;第二句强调要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句把知识比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第四句告诫我们练本领不能间断;第五句用珠宝与知识对比,希望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知识贫乏的人;第六句指出一个人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真本领。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
3、搜集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谚语
4、补充一些谚语让学生读背。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要求学生课后找谚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闻鸡起舞讲的是祖逖立志为国家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最后得到老百姓拥戴的事情。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
先让学生细心观察插图,从小朋友采集标本、登山、摘果子三幅画面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秋游的乐趣,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秋游活动,说说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3、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的想法好。
5、总结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是记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拓宽选材思路。
B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告诉别人的事。除了教材提示的游览风景名胜、参加公益活动、学会某种本领之外,还有书海泛舟、科学探秘、实验制作、接待远方来客、走亲戚、看电影、网络见闻、农事活动、小种植、小饲养等等。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6、爸爸和书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黄继光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教学难点:什么是壮丽的青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3)指导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启发学生从绿手指一词在课文里的不同意思入手感悟、思考。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创设情境。
在讲台左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
2、启发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围绕购书展开对话,先打一下对话稿。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可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组练习后,可选代表到台前表演,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演得好。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不同角色的演员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文明用语等等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要求记叙自己一位小伙伴的一些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一位小伙伴,谈谈他做过的一件或几件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适当点拨,归纳学生口述的内容,简要板书可写的事件。例如,踢球、下棋、捉迷藏、打雪仗、做数学题,共同制作玩具说清楚了,说连贯了,再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9.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诗句,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三、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景色。
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0、颐和园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的: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新词。并用格外、曾经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四、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理解课文结尾作者沉思的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2、海滨小城
教学目的:
一、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的景色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海滨景象的想象与理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一首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指导作文。
四、教学生做剪报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朗读古诗。
2、学生熟读成诵能理解。
3、点拔:了解诗中静动动静的序。
3、找课外古诗多读多背。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抓住点明罗马特点的三句话: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总述罗马城与众不同,再分段描述遗址、雕塑、喷泉的多和美,最后指出罗马城不仅外在美,而且内涵丰富。
3)短文通过对遗址、雕塑、喷泉的描写,表现出罗马城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
4、在熟读和有所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完成文后思考第二题。
三、习作
1、明确题目。
本次习作要求写秋天的景物。要仔细观察,有所发现;展开想象,写出景物特点。
2、指导思路。
指导本次习作,要注意观察激趣选材想象叙述这几个环节。
A观察:组织学生到野外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特点的秋景,感受秋天的气息,或者回忆秋游活动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象。
B激趣:回忆本组写景状物的课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周围景物的关注,感悟秋天的美丽,唤起表达的欲望。
C选材: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向同学说一说,教师要开阔学生思路,调动学生以往观察的积累,强调写自己观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点,或者纵向比较该景物的发展变化,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
D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如,写秋叶一片片落下来,如果想象成一片片黄叶飘落在地上,叶落归根,回报大地妈妈的养育之恩;或者想象成秋姑娘向人们发来一份份祝贺丰收的电报就会感染读者,激发遐想。
E叙述:要把景物的特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顺序写下来。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边写景物边议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
4、讲评,誊写。
四、实践活动。
1、激发学生阅读报刊、搜集保存资料的兴趣,学习收集、积累剪报的一般方法,培养随时随地搜集资料的习惯。
2、从剪贴、分类、装饰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不要过多地讲解剪报的作用和方法。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怎样做剪报,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4、从中挑选有意义的文章、图片,剪下来,按照一定的类别粘到一个大本子或一册旧杂志上,再加上标题,或画上花边。在教室里展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教育做剪报贵在坚持,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13、五彩池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4、珍珠泉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
15、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课文,了解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二、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三、给课文分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
二、给课文分段。
三、由人驯养的狮子与野生狮子的不同,由驯养到野生是一项科学研究,有关知识在文中的渗透。
教学课时:一课时
16、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现朱鹮过程和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按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通过图书室或网络查阅有关朱鹮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朱鹮的投影片或VCD。
教学时间:
1课时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的:
一、学习对子。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对对子。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叙述顺序。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对子。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配对,增加语言的变化,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3、搜集课外对子,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对子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描绘了一年四季最美的时候、最美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先总写,后分写;先说结论,后说原因。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就自己认为的最美的季节畅所欲言,并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你们希望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自己应该怎样做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环境保护的做法,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并能付诸行动。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作文是让学生自由写。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两方面予以指导:一、写之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不要匆忙下笔;第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形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17、捞铁牛
教学目的:
一、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能组课文分段并学习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三、学侍生字新词,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四、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是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在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18、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的:
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中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一、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9、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谁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这就是说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引导理解过去学过的寓言故事。
2、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指名回答。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
3、分段。
引导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进行分分段。
四、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铁罐凭什么看不起陶罐?
2、引导理解两者的不同对人态度,想事情况。
3、对话。
4、归纳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小组读,想两罐埋在地下多年后有什么不同之处?
2、指导理解陶罐的品质。
3、归纳段意。
五、总结课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习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0、长城砖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自己出色的形象。
板书设计:
长城砖:自惭形秽──被赞扬──自信(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不骄不馁)
谁:觉得自己落后──被感动──有信心(?)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名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古代名言警句理解。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古代名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讲的是学习、生活、工作中做人的一些道理。
3、搜集课外名言警句,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名言警句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述的故事出自北宋文学这苏轼撰写的《文与可画yundang谷偃竹记》。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短文是写的是文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明成语的意思: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看电视你喜欢吗?那对电视里的演员扮演的人物常常使你感动,那你能不能也改编文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表演,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表演。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作文是编写童话。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指导学生把故事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两方面予以指导:一、几种相关的事物可能存在怎样的联系,事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矛盾;第二,所编的故事有什么意义,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编出合理有新意的故事。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故事发展,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21、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22观潮
教学目的:
一、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本课新词。
三、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
四、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面容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这种壮观的景象。
二、学习作者的写作、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23.江总书记来我家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积累运用六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理解。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对自然景观的精炼描写。
3、搜集课外词语成语,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成语、词组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难倒了父亲和儿子,一个五岁的小孩替他们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讨论:为什么爸爸觉得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爸爸苦苦思索两天想不出来,而一个五岁的孩子会突发奇想,找出满意的答案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你们做过些小实验吗?如不倒翁、用米汤、碘酒表演白纸显字;用纸折成小锅做纸锅煮水;用磁铁、铁针表演会跳舞的纸人等等。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说。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给同辈(同学、朋友等)写一封信。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先读读短文,了解书信正文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给同辈写信,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写信的内容,即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讲真事,表真情。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2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的要求:
一、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二、学习抓住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和幻灯片
26、蜜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蜜蜂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努力动手实践的热情。
3、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把课文读懂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与具体生动的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27新型玻璃
教学目的:
一、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三、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四、朗读课文。
五、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一、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28、2030年的一天
教学目的:
一、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通过学生课前查阅的有关环境资料,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记中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3、你还知道哪些环境破环造成的恶果事件。发挥聪明才智,该如何治理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准备:环境污染事例
教学课时:一课时
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古诗。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
《清平乐村居》是一幅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词的上阕,先写农家全景,茅檐低小,清清溪边,先闻吴侬野语,醉里欢容,谈笑相悦的柔和乡音,再见亲切朴素、白发老农夫妇。词的下阕,写农村劳动生活片断,大儿子在溪东地里锄豆,二儿子在编鸡笼,只有调皮的小儿子什么活也不干,躺在溪头剥莲蓬吃。
3、搜集课外词语成语,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成语、词组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这是一篇介绍树叶书签制作方法的说明文。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明白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5、指导学生按短文讲述的顺序制作树叶书签。
三、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根据一张相片回忆往事,写一个故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布置学生找有意义的家庭照,如,生日纪念、春节团聚、乔迁新居;也可以是与同学、朋友拍的照片,如,和同学参观游览、一起游戏的情景;还可以是个人生活照,如,在菜园里捉害虫,在学校里做实验。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只要与自己有关,只要能引起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想想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不清楚的,可向父母或相关的人询问。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四、实践活动
1、激发兴趣。
爱科学吗?(引导学生把自然课上的一些有趣的小科技说一说)
2、确立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学习或制作,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示。
5、总结成绩表现。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
29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3、理解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话,进行创造性想象。
4、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重难点:
1、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2、对课中含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3、通过学习课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抓住细节心理描写,提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形成认识上上的整体提升。
教具:微机
教学课时:二课时
30、打赌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爸爸要和我打赌。
2、这次打赌值在哪?想一下,爸爸在和我打赌时都想了些什么?
3、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都算话,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31小珊迪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1、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2、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33同一个名字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3、了解课文中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每张纸条上用的是不同的笔迹写着的却是同一个人我名字呢?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想什么呢?
4、从热爱和他一道工作的人们多年来给予大家的关怀和友爱中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积累运用八
教学目的: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进行品德修养的思想教育)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引自《左传》,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可以失去善良的本性,不可以增长恶习。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引自《后汉书》,意思是说要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失。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引自明朝学者王守仁的《王文成公全集》。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错误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能改正错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引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成全别人的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自《三国志》,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3、搜集课外格言警句,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格言警句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儿子看望父亲时,在父亲休养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当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开放时,写信告诉儿子。信中说,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愉快。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要多奉献,少索取。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讨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A大家爱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
B你知道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资料、故事,就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好事吗?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说。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根据一张相片回忆往事,写一个故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布置学生找有意义的家庭照,如,生日纪念、春节团聚、乔迁新居;也可以是与同学、朋友拍的照片,如,和同学参观游览、一起游戏的情景;还可以是个人生活照,如,在菜园里捉害虫,在学校里做实验。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只要与自己有关,只要能引起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想想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不清楚的,可向父母或相关的人询问。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3)
《永远的一课》讲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欧阳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空旷的操场上经历风雪考验,站立五分钟的事情。这一课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永远的一课。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教室里的同学都在喊冷。再写欧阳老师走进教室,一反常态让同学们到操场立正五分钟,同学们十分不解。接着写同学们虽然出了教室,但都挤在教室的屋檐下,后来欧阳老师让同学们必须到操场站五分钟。然后写回到教室里,欧阳老师语重心长地讲了一段话。最后写我很庆幸,欧阳老师为我们上了永远的一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困难不过如此,我们从小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
教学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讲的是第2课时,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战胜困难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欧阳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什么课。理解课文中老师说的话的含义。
今天,我上课的主题是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的研究。读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要求,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以训练学生的读为主线,把功夫下在指导学生多读原文上,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使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玩味。具体采取如下策略和方法:
1、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读。
我让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读书形式,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使其既不感到枯燥,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本节教学中,我抓住了欧阳老师说的4句话。在每句话的朗读过程中,都让学生说说老师此时的语气或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适时朗读,自然读得有滋有味。读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内化了教材的语言。
3、重点段落熟读成诵。
在阅读教学中,精心朗读重点句段,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17自然段的教学中,理解语重心长一词后,我采取了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把文中语言进行内化的最好途径。这段内容的多次朗读,读中感悟,使学生明白欧阳老师说的话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析读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
课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化认识,一边读、一边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既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又在思考的同时阅读。我精心设计提问,如:边读文边画出表现天气冷的句子;默读课文,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疑问?与同桌交流。,以问促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引导分析并朗读,通过一引一读,挖掘了文章内部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复述课文奠定了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语文课上书生琅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1)小黑板出示词语:离开、双目失明、陪护、到达、傍晚、沿途、电视塔、介绍、清澈见底、古树参天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旁()塔()招()
陪()傍()答()绍()
2、我会连。
美丽的黄土美好的讲着
强烈的古树兴奋地回忆
清澈的风景不忍心找到
参天的愿望不停地说出
裸露的河水顺利的告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小曦隐瞒真相的原因,学习小曦美好的品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对比画面,畅谈感想
1、爷爷对故乡有哪些美好的回忆?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小黑板出示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①、前面不远,路旁有棵大榆树,从那儿往里走,就是老家了。
②小时候,我常在这条河里玩水,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常来亲我的脚趾。
③你看河的那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坡,那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的山上到处古木参天,下雨的时候,在林子里,不用打伞。
2)、请用上下面的词语,试着用一段话描绘课文中爷爷讲述的风景:
鸣唱好看清澈见底绿油油古树参天
3)、小组讨论:爷爷描述的景物说明了什么?
2、小曦看到的与爷爷描述的景象相同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①沿途并没有看见大榆树,也许,它被偷伐者砍去了吧。
②月光下,小曦见眼前的这条小河,已经快干涸了,只是河谷底部还有很细的水流。
③小曦向那边看去,蒙蒙夜色中,依稀可见的,是山坡上裸露的黄土。
2)小组讨论:两人描述的景象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小曦为什么不忍心把真相告诉爷爷?这样做对吗?如果小曦把真相告诉了爷爷,爷爷会有什么反应?
四、实践操作,课外延伸
1、讨论:故乡的美难道只能活在爷爷的记忆里吗?如何让故乡恢复原来的外貌?(引导学生从有关环境治理方面进行讨论。明白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请你为绿色故乡献计策。把你的建议书和绿化书一起送到故乡负责人手中,相信明天的故乡一定会像爷爷描述的那样美。
3、课外收集有关环境治理的方面的资料。
五、作业
1、出示小黑板:选词填空
突然果然仍然
a、爷爷()停下脚步。
b、(),在远处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高塔,红灯眨呀眨。
愿望盼望希望
a、爷爷回乡的()越来越来强烈。
b、教练员()我们沉着应战,争取获胜。
c、我()着自已快快长大。
板书设计:
故乡的风景
(回忆)(真相)
大榆树偷伐
河水清澈见底干涸
草坡、小花、古树裸露的黄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5)
读写结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做到融情、和谐,以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现以《小珊迪》一文为例,谈谈读写结合练笔构想。
一、形式仿作,定向训练
《小珊迪》一文通过描写小珊迪去卖火柴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珊迪的优秀品质。阅读中需让学生感悟的是,在朴实无华的课文中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课后设计的练笔就是对范文表现形式的仿作,要求通过语言或行动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品质。从时效性看,读后即练,这是一种显性练笔,它不但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而且还要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储存信息,即熟人的素材。这种练笔符合中年级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既对定向训练提供了仿作的对应条件,又提高了学生作文的适应能力。
二、触发续作,发放训练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三、谈话引作,创新训练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珊迪》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环境描写对叙述故事的作用。
3.学会透过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欧阳老师的良苦用心。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欧阳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勇于战胜困难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欧阳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为什么欧阳老师的那节课对我来说是永远的一课。
教学准备:搜集与困难作斗争的名人名言或者故事。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部分
(二)课题导入、直入最后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永远的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在一个空旷的操场上上的,所以这节课是那么与众不同。
2.在你眼里,风雪交加应该是什么样的?天气冷。
二、精讲部分。
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风雪交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重点读第10自然段即可。感受天气很冷。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是哪个词语,或者哪句话让你感觉到特别冷?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啊,让我们读了就感到冷,就体会到什么是风雪交加了。把你的感觉带到这句话里,再读一遍。
文中还有许多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同学们,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事,那么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天气冷呢?
对,正因为天气寒冷,才会发生这个故事,正因为天气寒冷,同学们在教室里才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
正因为同学们冷得没有心思学习了,所以昔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推门走进来后,才会一反常态。那么接下来,欧阳老师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透过欧阳老师的语言,来体会他内心的想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问题单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研究,交流。注意:一定要先看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来读书,有了想法之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三、师生总结部分。
五、问题训练,小组合作部分。
(一)出示问题生成单:
老师问题:抓住欧阳老师的语言。欧阳老师一共说了四次话,
1.注意欧阳老师在说这些话时的语气和神态。想想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2.把欧阳老师回到教室后说的那段话,仔细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问题:未知。
(二)小组品读、交流。
第一次说话:请同学们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和手套,到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神态:严肃庄重。
内心:忧虑,这些孩子太不能吃苦了,这点寒冷都抵挡不住,必须让他们锻炼一下,让他们知道寒冷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今天连这点冷都受不了,那么将来遇到更大的困难,可怎么办呢?于是欧阳老师才会,严肃庄重地说:谁来替欧阳老师来说:
在欧阳老师这么一反常态地严肃地说了这句话后,同学们有没有乖乖地来到操场上站好呢?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老师又说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
第二次说话:到操场上去,站好。
神态:脸色苍白。因为冷,还因为什么?生气?看到同学们,挤在屋檐下,谁都不动,他心里也许会想:我都这样严厉地说了,她们还不动,今天我非得想个办法让他们让他们经受一次考验,教育教育他们才行。看来,只能我来做个榜样了,虽然天这么冷,但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我豁出去了。于是,他脱掉羽绒衣,(他为什么脱掉羽绒衣?)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来说?一字一顿,体现了一种坚决。他之所以脱掉羽绒衣,就是因为老师知道: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引读:谁都没有吭声。
第三次说话:看图,这幅图上展现的就是那难忘的5分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而我们呢?规规矩矩地立着。
5分钟过去了,欧阳老师吃力地说:为什么如此吃力?冷。再加上什么?
虽然冷的不行,但是此时欧阳老师的心里应该感觉到怎么样?欣慰,孩子们终于经受住了风雪的考验,我再冷也值了。
但是孩子们理解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了吗?
没有,这一点欧阳老师也想到了,孩子们太小,还未必能理解我的做法,我还得给他们讲讲道理,让他们懂得我这样做的目的啊。
于是回到教室,欧阳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啊?
(三)重点感悟欧阳老师的最后一段话。
理解语重心长。严肃,诚恳,动情。
我们先把这段话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面对风雪的态度。后半部分升华为面对困难的态度。
面对风雪同学们心里的态度是。事实上。面对困难,很多人的态度是。但是和困难拼搏一番呢。
板书:放大敌不过拼搏顶得住
与困难拼搏靠的是什么?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的想法,靠你的决心。欧阳老师为什么能穿着衬衫在风雪中站立5分钟?因为他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是这样的决心让他坚持下来。同学们为什么最初挤在屋檐下不敢出来?为什么后来又在风雪中坚持了5分钟?是他们瞬间身体变得强大了么?不,是欧阳老师感染了他们,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力量,给了他们决心。这个想法,这个决心就叫做意志。板书:困难意志。
那么这个时候你是否理解了欧阳老师的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你是否理解了欧阳老师的这一课?也就是说欧阳老师的目的不只是让我们战胜风雪,而是教我们如何战胜困难。
不管当时我们有没有理解欧阳老师话中的深意,但是我们懂得了风雪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带着你们的感悟,读一读。指名读。全班读。
六、规范指导部分。
欧阳老师用他穿着衬衫在风雪中带领同学们站立5分钟这个事实,用他意味深长的一段话告诉了同学们,风雪是可以战胜的,一切困难都没有想象中可怕。你理解了,但是作者有没有理解?
如果说作者在当时只是理解了,欧阳老师让他们懂得了风雪并没有想象中可怕,那么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也许慢慢理解了,任何困难都没有想象中可怕,所以他才会在文章的最后这样说: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
时时,是什么时候呢?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说他遇到困难要退缩的时候。于是他就想起了欧阳老师的那节课。于是他就会鼓起勇气,让去克服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所以他在心底里感激欧阳老师。所以他才会写道:我很庆幸,庆幸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庆幸。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是永远的一课了吗?
七、小结。
如果说,这节在风雪交加的操场上的一节课,成为作者心目中永远的一课,那么这节课有没有给你带来可以受益一生的收获?那就让我们的内心都变得强大起来,用我们坚强的意志去克服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7)
一、导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师):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生):猫很调皮、贪吃、小猫很可爱。
(生):我奶奶家有一只猫很贪吃。有一次吃饭,爬进我奶奶家的锅里了。
(生):猫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令人讨厌。有一次,把家里东西都偷吃光了。
(师):猫有时候贪吃、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字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我想你学了课文,一定会喜欢猫的。
二、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字词,我们一起把这课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整齐、响亮。那课文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
三、教学第一段
(师):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了解大猫性格古怪
(生):我读懂了猫很老实。/有时候猫很贪玩。/猫捉老鼠时很尽职。/猫很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很胆小,又很勇猛。(加粗字为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老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动脑筋,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请学生个别读。结合教师、优秀学生范读,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好、读美句子。
(师):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生):每一行中的两种性格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性格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学生练说。
(二)品词品句,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生):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读: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想想你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师):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更喜欢哪一句,把它读出来。
(生):我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句,我从句子里体会到老舍爷爷很喜欢猫。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什么?
(生):像唱歌、说话。很令人喜欢。
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
出示填空: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齐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段,读出味道。
学生男女合作读第一段。
(三)总结猫的性格,学习摘录法
(师):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五、作业:巩固词语
古怪、老实、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温柔可亲、变化多端、勇猛,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学生完成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8)
[评者按]怎样改革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以为,改革的要点,就在于加强读书训练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新型玻璃》一课,便是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的,并使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寓于读书活动之中。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于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于老师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写。)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要让地方写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显得有精神。(教师巡视指导。)
[评:让学生读课题,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似乎读课题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潮。于老师则不然,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潮,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学生继续默读。)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师示意他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了。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声)陆飞宇。
师:噢,陆飞宇。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评: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生默读,边读边划。)
师:不但要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很好。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笑声。)现在全班同学都在学习他。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再把你划的读一读,记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师:(边巡视边夸奖)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啊!好,把笔放下。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好,放下。
[评:于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矗]
师:但是,现在我还不急于让你们回答。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19《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划(hu)(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师:对了!请接着读。
[评:由此看来,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看似小节,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于细微处可见其良苦用心。]
(该生接着往下读,再没出错误。)师:很好。后面读得比前面好得多。开始时,我看你不是不会读,而是有些紧张。那么多老师听课,能读成这样很不容易。请坐。大家把这一小节都读一遍。(生各自放声朗读。)
师:谁接着往下读?读第二段。我想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读。(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师指身边一生。)她是最后举手的,很有勇气。好,请你来读吧。(该生读第二段,没有错误。)
师:嗯,读得很好!全班同学像她这样把第二段读一遍。(全班学生放声朗读。)
师:一二两段有不懂的词语么?生: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会看懂的。不要看这一句话,只要看这四个字就能看懂。藕,见过吗?(生:见过。)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请你站起来说说看。生:藕断丝连就是没有断,粘在一起。师:藕,见过吗?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细丝。师:对,藕掰断了,细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这一课说的是什么?
生:这是说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
师:完全正确。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
[评:于老师解这个词语是颇有章法的。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理解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所特有的比喻义。这样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师: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读两遍。(生大声读。)
师:现在我还想请刚才读第一段的同学把这两句话读给我听听。(这位同学朗读能力较差,这次却读得很好。)
师:真好!没想到能进步得那么快!请坐。谁接着往下读?这回该找个举手的读了。请第一排最后一个女同学读。生:(读)另有一种变色玻璃
师:不要慌,沉住气。看清第一个字。生:(读)还有一种变色玻璃师:这就对了。读下去。(该生一直读完吸热玻璃一段,也没再出现错误。)
师:真好。一点都没有错。大家学着她这个样子,把三四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这两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问世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师: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他要说不出来,再请你们帮助,好不好?(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问世就是有了。
师:对,说下去,哪里有了?生:商店里有了。
师:对哇!这不读懂了吗?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是说它早就生产出来了,市场里有卖的了。记住,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
[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问世一词在口语中不大常用,学生自然会感到陌生。于老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借助语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语。所以,大纲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谁读读最后两段?(指名读最后两段。老师相机指出错、漏之处。略。)
生:请问分贝是什么意思?师:这是个专用名词,大家很生疏。这里是指测量声音大孝强弱的单位。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孝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
[评: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同学们,请把于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尽管还是如果就)
师:划好了,请把这四段读一读,读到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最后四段。师巡视。最后又请一位同学读了划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评: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无需多讲,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于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读一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答?
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
[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传统的偏见,夸大了烦琐分析的作用,似乎摒弃了烦琐分析,学生便无从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反复强调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的道理也在于此。]
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
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评: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
(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笑声。)
[评:既训练说的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于老师的这一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她一生。什么叫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讲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第二教时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读书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接着读吧。(学生继续读、想、划。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划得是否准确。)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
[评:这项练习设计形式新款,颇具匠心。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其实,这是改变人称的训练,于老师以他的丰富经验,以他的创造性,把教学方法、训练方法运用到自如的程度了。]
师:大多数同学写好了,有许多人写得很漂亮。
下面,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谁愿意来?(指名到前边来读。)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怎么给他评改的,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学生到讲台前自述,于老师当面进行评改。下面是重点评的后三种玻璃的自述。前面的从略。)生:(读)《变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变色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实,我早就上世了。(师插话:请停一下,把你写的上市的市写在黑板上。该生在黑板上写了个世字,听课者忍不住笑了。老师说:产品上市的市,是市场的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该生恍然大悟,把世改为市。
师:对了!我看你又创造出一个好经验。当写作文的时候全体同学注意蔼当你写作文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太心慌,没有细考虑,好多字就随便写一个同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不能写成世。还有再在、像向、已经的已、所以的以,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当你们写作文,要用这些字的时候,别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用哪个字,只要你稍微地想一想,一般都不会用错的,这是经验。记住了没有?
[评:袁枚说:但肯寻诗便有诗。只要有了训练意识,到处可以找到训练点。]
(接着往下读)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室内却看不见。(师插话:却什么也看不见,加个什么)却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偷就不知家里有些什么,没法去偷。(师插话:想得真周到。不过,不是没法去偷而是不会去偷。)我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使光线变得柔和,不会刺眼睛,所以有些人把我叫作自动窗帘。你们看,于老师的眼镜片就是用我做的呢!(笑声。师插话:对!就是用你做的!笑声、掌声。)大家去商店把我买回家,我会为你尽力效劳。师:第一,你写得好;第二,你朗读得好;第三,你的心很善良。三好啊!还有一好,课文读得好。如果课文没读好,哪能写得这么漂亮?我得谢谢你,因为你保护了我的眼睛。跟于老师握握手。(笑声。)该第四种玻璃介绍了。请班长来吧!生:(读)《吸热玻璃自述》。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我大大地希望能为你效劳。(师插话:大大地希望改成衷心地希望。)如果你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所以如果你家有老年人,夏天就不会中暑,冬天就不会感冒、得关节炎什么的。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愿你把我买回去,我会大大地为你效劳。
师:又来个大大地!你是不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笑声。)把第一个大大改成衷心,把第二个大大改成热情,不要老是用大大地。你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你没忘了老年人,很善良,良心大大的好!(笑声。)孔子的学生问他的志向,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首先愿天下的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你这句话虽然是以新型玻璃的口气说的,但是可以看得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请上位。
[评:于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不光从文的角度评改,也注意到从道的角度评点,抓住学生在行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可谓循循然善诱人。]
最后一种玻璃谁来读?好,请你来。
生:(读)《吃音玻璃自述》。我叫吃音玻璃,我虽然不像夹丝网防盗玻璃那样能防盗,不像夹丝网玻璃那么坚强,(师插话:坚强改为坚硬。)不像变色玻璃那样能调节室内光线,不像吸热玻璃那样,夏天能够把强光挡在外面,冬天把温暖留在房间里,但我也有一种特殊本领,就是能吃掉噪音。你们把我装在窗上,如果街上的噪音是6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8分贝了。我是消灭噪音的能手!
师:书上说,街上的噪音是40分贝时,传到屋里能减少到12分贝,如果是60分贝时,能减少到多少分贝?
生:18分贝。师:对,18分贝,一点也不错!数学也学得好!(笑声。)她是最后一种玻璃,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等于替教师作了总结,我要好好谢谢这位同学。
[评:让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则当众相机面批,此种方式好处很多:1.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2.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3.当众面批,费时少,受益面大。当然,要面批得好,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语感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幽静的深山中,溪水淙淙流淌;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落在五色斑斓的花瓣上
2、瞧!大自然的小主人们听说同学们要来做客,可高兴啦!它们纷纷跑来欢迎大家,让我们跟上小主人的步伐,一起走进大自然!
评析:以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孩子们徜徉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与小鸟、小溪、蝴蝶为伴,从情感上亲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从而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1、出示第一节:
追着小鸟,走进树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追着野花,
我们走进大自然。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有哪些热情的小主人在欢迎我们呢?
生1:小鸟在欢迎我们。
师: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
生1:小鸟唱着歌儿在欢迎我们。
生2:小溪拨动着美妙的琴弦在欢迎我们。-
生3:蝴蝶跳起优美的舞蹈在欢迎我们。
生4: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在欢迎我们。
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大自然的小主人来欢迎我们?
生:小松鼠,小蜜蜂,小白兔,小百灵,小
师:除了小动物,其他自然界的小生灵们就不会欢迎我们了吗?
生1:还有星星、月亮。
生2:还有微风。
生3:还有枫叶。
师: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
出示句式:
追着____走进_____,
追着___,走进____,
追着__,追着____,
我们走进大自然。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追着微风,走进田野,追着阳光,走进花园,追着蜜蜂,追着蟋蟀,我们走进大自然。
生2:追着知了,走进酷暑,追着雪花,走进寒冬,追着星星,追着月亮,我们走进大自然。
师: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你看行不?把知了改成蝉鸣,试试!
生再读,点头。
生3:追着莹火虫,走进夏夜,追着枫树叶,走进深秋,追着蜜蜂,追着蝴蝶,我们走进大自然。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节。
评析: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仿说,把诗化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凝炼,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作的兴趣。
2、师:来到大自然,想做些什么呢?
出示第二节:
让小锤去敲打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画出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去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
(1)指名读。
生急急地:老师,你写错了,是敲醒,不是敲打,是访问,不是画出!
师:不是吧,我觉得这样很好呀!意思也差不多。
生七嘴八舌:才不同呢,不对,我觉得不一样!
师无奈地:那好吧,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说出足够的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
(2)小组讨论后后交流。
生1:老师你看,敲打是毫无感情地敲,也可以是重重地敲,而敲醒呢,好像是小锤也有了生命,它肯定很疼爱每一块山石,就像爸爸妈妈早上叫我们起床一样,是轻轻地,轻轻地,充满着疼爱。
生2:而且敲醒让每一块山石也有了生命,它们仿佛还在睡梦中,仿佛还不愿意醒来呢!
师赞许地: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好吧,我被说服了,同意把这个词改过来。(把敲打改为敲醒。)
生3:我觉得访问和画出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访问是带着喜爱、带着敬、敬
师:带着敬仰,对吗?
生4:对,是带着敬仰而去的,这位画师一定是非常非常喜爱这些花的。但画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生5:而且访问也让花朵有了生命。
师笑: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投降!(把画出改为访问。)
(3)师:来到大自然,我想--
出示:让___去________
我想让发丝感受每一缕微风,让蝴蝶去亲吻每一朵鲜花。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1:让小手去抚摸每一片绿叶。
生2:让小脚丫去、去
师:去探访
生2:让小脚丫去探访每一颗卵石。
生3:让小脸去亲吻每一棵小草。
生4:让春风去染绿每一片田野。
生5:让小雨点去滋润每一寸土地。
生6:让阳光去照亮每一个角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析:教师有意的错误巧妙地引发了孩子们对词语的推敲、审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要让孩子们养成自觉使用语言、自觉推敲语言的习惯。教师以诗歌为蓝本,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孩子们提供练说的模式,使他们能够成功地仿说、仿造,并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诗人来到大自然,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
出示: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
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师:诗人是怎样将自己融进大自然的呢?
生:把自己变成大树,把自己变成白云。
出示: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宽厚;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融进大自然,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也像诗人一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好吗?
出示: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体验__________。
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感受__________。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把自己变成绿叶吧,去体验微风的轻抚。
生2: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感受时间的久。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在语言上老师想给你做一点小小的修改,把自己变成古树吧,去感受岁月的苍桑。
掌声。
生3:把自己变成小鱼儿吧,去体验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生4:把自己变成蜜蜂吧,去感受花儿的芬芳。
生5:把自己变成星星吧,去感受夜空的宁静。
生6:把自己变成小昆虫吧,去享受在草丛中低吟的悠闲。
师:把自己变成小鸟吧----
生7:去体验在蓝天飞翔的自由。
师:那把自己变成小雨点吧----
生8:去体验从天而降的喜悦。
师:把自己变成一朵浪花吧----
生9:去感受大海的浩瀚。
师和他握手:你连浩瀚这个词都知道,真不错!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评析:孩子们像诗人一样,用心在思考,用心在感受,用心在聆听,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着诗意的素材,并模仿着诗人的语言对这些印象进行诗意的描述。孩子们是成功的模仿者,也是成功的创作者,在这场想象的大赛中,老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抛砖的角色,却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师:走进大自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等你从大自然归来,你会学会许多东西,会懂得什么是----
生齐:纯洁。
师:什么是----
生齐:美好。
师:什么是----
生齐:智慧。
师:什么是----
生齐: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呢,你们从大自然懂得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因为大自然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它却从不要求我们回报什么。
生2:我懂得了什么是险峻,什么是浩瀚。
生3:我懂得了什么是苍翠,什么是成熟。
生4:我懂得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
生5:我懂得了什么是灿烂。
生6:我懂得了什么是团结,小小的蚂蚁如果不是依靠团结,它们就不能抬动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东西。
生7: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动物妈妈爱它们的孩子,植物妈妈也爱它们的孩子。
师:是啊,大自然就像一本宽厚的大书,大自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让我们以实际的行动去热爱大自然吧!
齐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全诗。
评析:我想,孩子们已经彻底走进了大自然,并从大自然这本大百科全书里得到了应得的馈赠。他们懂得了什么叫给予,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博大,什么深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10)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实用课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文教学,想让学生张口说话,需要教师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中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极大的兴趣,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适合场景的音乐,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习作成为学生心情自由宣泄的平台。
在教学中,老师讲的很少,学生说的也少,主要是用课件展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的图片,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回忆与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然后挑出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情来写一写。
在学生写作时,重点帮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他们思路阻塞时,帮他们疏通思路,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遣词造句方面多加引导,使他们的作文锦上添花。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忽视。妙文千改,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课堂上,要有修改作文的环节。本来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设计了组内评议修改、集体修改等多种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了作文质量。但根据学生写作的速度,所以我采取的是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
当然每一堂课都会有遗憾,在教学之前,我就想着这样的课要用扩音器,但后来没有用。结果在上课时我感觉讲话很吃力,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声音也出不来,使得集体评议这个环节省掉了。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永远是生动的,只要用心,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方面会多多研究,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精彩。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模板
我们在闲暇时也会去看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平复心情,让自己冷静思考。多阅读范文还能帮助我们加深阅读写作的认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反思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让学生在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引导学生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内容时:我借用了知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巧妙设计即创造出似“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文本情境,再将文本转换成诗的语段,通过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在这节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语言还未够自然,灵活性不够。
2、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在讲“谦让美”这部分时,挖掘得不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俩人会说些什么家常话呢?从而进一步体会家乡人淳朴的感情。
3、板书与讲解有时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课堂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