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3000字集锦。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教案的组织形式多样,但一定要结合当前教材来进行编写。对于教师而言,教案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的“剧本”。怎样才能让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自学及重点指导,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并在理想情操方面受到初步的鼓励。
3.引导学生从感性上领会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揭示课题,简介白杨(用幻灯片)。
2.掌握生字词。
①听写:戈壁、抚摸、介绍、清晰、新疆、浑黄一体。
②正音、正形。
③利用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体会词语意思:戈壁表白、浑黄一体。
3.默读课文:
①分段、概括每段重要内容。
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朗读课文(自由读)。
第二节
1.引言
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又是怎样借白杨来教育儿女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讲读全文
①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②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③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④引读第一段。
⑤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⑥指导阅读,理解爸爸的三句话。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并想想为什么。
3)朗读:(突出重点词语),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4)各自有感情地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5)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6)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体会爸爸要表白什么?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3.小结。
①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②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的。
③朗读课文。
4.练习。
①分小组笔练(一组一题)。
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写话:写一、两句赞美白杨的话;写一、两句赞美爸爸的话。
②全班交流。
评: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应该根据这样的学科特点,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训练,并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渗透政治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在实实在在上下功夫。实是活的前提,实是新的基础。
一、钻研教材要实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们崇高的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也正因为如此。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白杨》的教学中任务就更突出。
课文深蕴的内涵,体现在朴实的字里行间。但是,文章主题、内容深刻,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形成教学此篇课文的难点。
该篇课文安排在九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编者有复习巩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分清文章段落、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意图,其中尤其是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难度较大。
二、教学方法要实
1.实在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分三步走:一,处理好主体事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荒凉的大戈壁的特定环境中更深刻地认识高大挺秀的白杨的特点,悟出词语中含着的感情。二,紧紧抓住对爸爸说的那三句话的理解,由形过渡到神,把爸爸的精神和白杨品格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由表及里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三,由白杨过渡到人,扣住重点段落,结合上下文,体会文章含着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一步步接近文章中心,直至与作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2.实在语言感受。作者是通过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读者是通过语言感受去认识文学形象并受到感染的。语言感受,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从小培养儿童的语言感受力十分重要,它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它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发挥形象的感染作用。如引导学生体会高大挺秀这个词,如果仅仅认识到这是指白杨的四个外形特点,那只是触及了表面,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茫茫大戈壁这个特定环境中的白杨,是在浑黄一体大沙漠映衬下的高大挺秀的白杨,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杨那种浓浓的情意,这时的高大挺秀显出了生命力,这样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体会白杨品质奠定了感情基础,向着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迈进了一步。教学中,还要注意把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落实在句段的理解分析,落实在对事物的再造现象,落实在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中。
3.实在研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气氛,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法,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
三、课堂训练要实
第一、扎实进行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落实语言文字和思维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白杨》教学中,我注意了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指引学生思维的路子,教会学生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把高大挺秀放到大戈壁这个背景中去理解,把爸爸和白杨联系起来认识,从爸爸和儿女对白杨的不同认识去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第二、扎实进行朗读和默读训练。朗读与默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这节课一方面按照大纲对五年级学生默读要求,既要通过默读理解内容,又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在运用默读技能理解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也加强了朗读训练。所设计的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意境,与作者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如对理解爸爸三句话所设计的读的训练中有五次朗读,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找到并朗读有关句子勾出重点词语,理解分析句子后进行初步的有感情的朗读为理解句群关系的朗读换人称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对白杨品格逐步有个深刻的认识。
第三、扎实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在《白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力求做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力求使本课能有比较浓烈的语文味儿,能使自己的教学尽量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听、说、读、写都要进行真正的、有实效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认识过程的实际需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同时,有意识地注意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表达等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
第四、要进行扎实的训练,必须把练真正溶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感情,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实实在在地理解和实实在在地运用,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掌握这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交际和发展思维的工具。
总的教学体会,就是注重实效。在老老实实研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力求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2
孙悟空龙宫借宝
教材说明
〔解题〕
《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篇神话故事。
本文是依据《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改编的。《西游记》是16世纪我国的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小说描写了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神猴孙悟空是主角。这部小说反映了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坚决与自然抗争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讽刺、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西游记》第三回写孙悟空拜师学艺圆满,回到花果山后,降伏各路妖怪,去东海龙宫要来兵器和金冠、金甲、云履,又去幽冥界把猴类有名者一概勾去。孙悟空这些叛逆行为触动了大天尊,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本课是根据孙悟空去东海借如意金箍棒这一段编写的。
通过对这一段故事的叙述,赞扬了孙悟空蔑视神权、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热烈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
课题《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场所。“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他是破石而出的美猴王。他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怪。他善于“以暴抗暴”、知难而进,百折不回,是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龙宫”,神话传说中龙王居住的宫殿。
〔结构分析〕
本课故事是按事件发展顺序写的,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四个老猴建议孙悟空去龙宫借宝。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孙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来到龙宫。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讲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到宝物如意金箍棒。这部分是本课重点,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讲述借宝的过程。文章写龙王先后命手下取来长杆大刀、九股叉、方天戟,孙悟空都嫌兵器太轻而不满意。龙王惧怕孙悟空,只好把这根如意金箍棒送给孙悟空。这一段由浅入深、由轻及重地写孙悟空4次换兵器,表现了孙悟空的神力神威。
〔语意理解〕
“我们这铁板桥下的水直通东海,大王为什么不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跟老龙王借件兵器呢?”
在《西游记》中,江河都通大海。大海中住着龙王。龙王是有鳞有须能兴云做雨、会变化的神灵,管理大海中的世界。海分东、南、北、西四海,各有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这句话是老猴向孙悟空建议到龙宫去寻找兵器,是故事的起因,由此引发出一段“龙宫借宝”的故事。
“悟空走到桥头,念动咒语,使一个避水法,‘噗’的一声,跳进水中。”
“咒语”,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西游记》中的仙神都能念咒语,施法术。“避水法”,指孙悟空用的使水回避自己的法术。这句写孙悟空去龙宫的情形,表现出他高超的法术和无畏的精神。下文中提到的“巡海夜叉”,指在海中担任巡逻警戒任务的长相丑而凶的水族士兵。
“大王,我们看这猴头不是寻常之辈。我们海里的那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天突然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会不会是注定了该遇上这猴圣?”
“寻常”,平常。古代以8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很平常的长度。“寻常之辈”,指平常人。本文龙婆称孙悟空“不是寻常之辈”,是说孙悟空是很特异、不是平常的人。“定底的神珍铁”是一根能变化的铁棒,传说把它立在天河入海处,以镇大海,使海安定。“瑞气”,吉祥之气。这是龙婆与龙女对龙王说的话,她们认为定海神珍铁应归孙悟空所有。她们的话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以前边孙悟空三换兵器的过程为据认定孙悟空是非凡之神。第二层,从神珍铁异常的吉祥的表现,认定神珍铁的主人要出现。第三层,以前两层为根据,认定孙悟空是神珍铁的主人。这是龙婆、龙女在动员龙王让出神珍铁,进而引出下文:相看神珍铁、耍弄神珍铁、借得神珍铁。这段前提到“鳜都司”“鲅大尉”“鳝力士”“鳊提都”“鲤总兵”,都是海中的兵将,《西游记》中把大海里的各种各类水生动物,都写成龙王的兵将,也如人世间一样有官职。比如“鳜都司”,即由鳜鱼担任都司。
“老龙王和龙子龙孙吓得胆战心惊,躲闪不及,虾兵蟹将缩头缩脑,魂飞魄散。”
这句写孙悟空得到金箍如意棒后十分兴奋,尽情舞弄后龙宫上下震动。“胆战心惊”,胆在颤抖,心在惊跳,形容十分害怕。“魂飞魄散”,魂吓飞了,魄吓散了,形容非常惊恐。孙悟空公然在龙宫中,在龙王及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面前尽情舞弄如意金箍棒,极大地震慑了龙宫上下,使之惊恐万状。这句极写孙悟空神威之大,充分表现了对神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蔑视与否定,尽显孙悟空无畏、自信、敢于抗争的精神。
〔写作特点〕
1.以现实为基础的神话世界,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的故事情节。
故事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故事的美好结局体现人民的意愿与理想。故事中的龙宫龙王,代表封建统治者,他们有权有势,欺压人民,人民便幻想一个大英雄与之抗争。孙悟空便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神力无边,勇敢无畏,能向龙王借来宝物,在龙王面前嬉戏耍弄,桀骜不驯,无拘无束,让人读后心中十分畅快。这正是现实人民所希望的。
2.人格化的神灵与动物特性的统一。
故事中的孙悟空与龙王都具有人的个性,还有超自然的神性,同时还保持着动物的本性。比如孙悟空,他是猴,又是人,又是神。他有情感,会思维,能说会道,这是“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能腾云驾雾,这又是神;他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偏袒猴类,这又是猴。他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化莫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着故事的发展,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谈话导读,揭示课题。
教师可以《西游记》为话题,让学生介绍它的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⑵揭示课题。
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请学生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
⑶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默读课文,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②请学生读第3自然段,动笔画一画孙悟空向龙王借了几次兵器,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龙王又是怎样表现的。这样通过画、说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③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⑷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每段的小标题进行练习。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复述课文的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要点。
③学生复述课文,大家评议。
3.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围绕课后练习中的讨论进行,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印象。
4.积累内化。
⑴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5.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可以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或给要认的字注音等形式完成。
⑵书写12个生字。
①简单的字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形近字。
耍———要端———瑞培———赔
③注意“率”和“撩”两个字的笔顺。
率:强调上面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撩:注意右面上半部笔顺———
6.实践活动。
⑴可找来《西游记》读一读。
⑵把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资料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除《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取经,前后19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3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其中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由于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可以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水 : 静 清 绿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 :奇 秀 险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评价表(生评)
评价对象____________ 总成绩____________ 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互评)
姓名
评价内容
标准
综合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课文朗读能力
理解感悟能力
情感价值观的认识
个性阅读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更多的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首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整堂课中只是主导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想一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体验中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感悟文本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发现美的情趣。
不足之处是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的不够到位,学生朗读起来不是很有感情,那种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没有在读中表现出来。以后我要多多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流利地读,更要学会有感情的读,带着品味去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4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清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能力;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
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
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板书:有趣的动物)
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
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前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始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
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思考的孩子?”
(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发达,就好像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活,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一般来说,那些野生的鹦鹉都不会说话,那些家养的鹦鹉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说话。在它们学说话之前,需要把它舌头外面的硬壳去掉,让它的舌头变得柔软,然后每天早晨空腹的状态下利用条件反射教给它说话。但是可惜的是,它们知识学舌,并不懂得语言的真实意思。我补充完了,谢谢大家。”
如果学生没有准备,老师就可以做介绍,还可以加上结合生活的例子:“我
家邻居就有这样一只有趣的鹦鹉,每天回家,他们都会有这样的对话——“您吃了吗?”“您吃了吗?”“没吃赶快吃去吧?”“没吃赶快吃去吧?”这样的例子一定逗得学生露出笑脸,有趣的意思得以实现。进而感受出鹦鹉不同于其他鸟类,因为它会学人说话,所以有趣。
6.分组讲述和问答。
学生的情绪此时已被激发,老师们要适时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交际过程,梳理出说者和听者之间的注意事项,然后出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4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板块三:角色体验,分组交流互动
1.老师可以先提示交流活动小建议。
(1)4人一小组轮流当讲解员,介绍图中有趣的动物,也可以介绍自己喜欢的其它动物。
(2)游客可以有礼貌地适时提问。可以举手说:“我提问。”
(3)遇到想补充的问题,要等别人说完再表达,可以说:“我想补充”。
(4)交流之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展示。
2.老师在巡视中尽量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交流信息,有意识的让一些有提问和补充空间的同学来全班交流,提升生生互动的机会。
3.学生汇报互动交流。
每位学生交流后,老师都要回扣交流主题:这真是有趣的动物,加深理解的同时,为后续发言提示交流主旨。
4.在全班交流之后,颁发“讲解员”“特色讲解员”“风采奖”等不同奖项,在鼓励的同时激发参与的热情。
5.倡议学生爱护动物。
板块四:迁移运用,树立心中榜样
1.导语:这节课,同学们抓住了各种动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说出了它们有趣的地方。其实用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指名发言。
3.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出班级中学习、纪律、爱劳动、关心集体等多方面的榜样,引起学生关注。
4.发现者和榜样合影留念,建立互助小组,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或师生哼唱。)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方法如下: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指导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继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指导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二、回顾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三、熟能成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四、拓展延伸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五、写字指导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设计篇3
教材分析:《假如》是一首儿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歌从儿童的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基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4个生字“寒、袭、、觅、饿”。会书写7个生字:“击、叹、哭、泣、粒、腿、幸”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身边老弱病残人群的生活,通过读书、感悟、体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4个生字“寒、袭、、觅、饿”。会书写7个生字:“击、叹、哭、泣、粒、腿、幸”。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动画片片段
1、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孩子用马良的神笔画了什么吗?板书课题:《10、假如》并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1、同学们,老师很想把这首优美感人的诗歌读给你们听,你们听听老师读的怎么样,好吗?
2、提出听读的要求:
这首诗歌有几小节?边听边用笔标出序号。
3、你们要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说“假如有什么?”
三、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看课后“我会认”和“我会写”里的生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拿铅笔用“——”勾出“我会认”里的生字词语,用“~~”画出“我会写”里的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出示生字的课件,多种形式认读)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
2、去掉拼音读:这些生字宝宝摘掉了头上的帽子你还认识吗?
寒、袭、觅、饿、击、叹、哭、泣、粒、腿、幸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里。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的课件)
4、出示词语课件我们一起来给生字宝宝“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组在一起是个词。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
寒冷、袭击、觅食、哭泣、叹息、谷粒、不幸、好腿
巩固生字词的方法:找小老师领读,自由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多种方法的识字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认真投入其中,并且爱学乐学。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设计篇4
教材与学情分析
“假如” 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诗句,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情感,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诗句,读中感悟语言,读中体会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内心的感情,引起共鸣,使读文如同出自内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读书、感悟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首诗歌,诗中的小朋友梦想用一支神笔实现心中的愿望,还记得他想实现哪些愿望吗?(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小树 画太阳、云朵
我要给 小鸟 画谷粒
西西 画一双好腿
小结:诗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纯真和美好啊!那么她为什么要为小树、小鸟、西西做这些事情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体会一下诗中小朋友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借助教师的设疑激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再现诗歌主要内容,为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灵奠定基础。
二、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1、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诗歌的哪几个小节能体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播放带有诗歌1、2小节内容的画面:沐浴着阳光的小树郁郁葱葱,树上的小鸟食宿无忧、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学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读1、2小节,想: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为小鸟画谷粒呢?
3、自读1、2小节,思考上面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
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里,
再也不怕寒冷的袭击。
(播放寒风下摇摆的小树,小树瑟缩的样子和没有雨水的滋润,小树干枯的样子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挥笔画一个太阳,几朵云之后,小树郁郁葱葱,成长的画面。)
(2)如果你是小树,沐浴了阳光雨露,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这位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云朵,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小树快活的成长,现在就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指名读——评读——练读——再读——齐读
小结过渡:诗中的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太阳、云朵,渴望让小树快乐成长,那么他又为什么为小鸟画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师引导:当你饿了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饥饿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5)引读:有了“我”画的谷粒,现在的小鸟妈妈再也不用——(学生接读)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师用语言渲染指导朗读:鸟妈妈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鸟宝宝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就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再播放小鸟衣食无忧的情景)读第一小节。
引读一二小节:诗中的小朋友为动物、为植物送去了关爱。假如——(学生接读)我要给—— 画一个—— 还有—— 让小树在——
假如—— 我要给——
小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做什么呢?
(6)学生接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同时出示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景)
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他只能怎样?(学生自由谈)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亲近它们,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导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a、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出示图片:(有了双腿的西西快乐奔跑的情景)
b、看“我为西西画上了双腿,他再也不会——(学生接读)
c、他会叹息什么?这时的西西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快乐)那么怎样读好这段话?读一读吧
d、西西多么开心,就连我们也一样开心,读出西西的开心。读“他再也……”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诵积累,提升情感
1、诗中的“我”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吧!
2、学生自由背
3、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诗中的小朋友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意)
对!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与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出示课件:图片(流浪的小狗,无家可归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
1、请你也象小作者这样,也来写一写,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 )( )
2、学生试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注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指名读
2、学生观察,重点提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书写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巩固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对!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马良的神笔会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体设计意图】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争“以读书为主”,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教学评析】这篇教学设计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与文中角色进行换位,培养学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加强了学生语言训练;通过朗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之教师的图象、语言的引导,学生会把诗歌读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了教育。
小学二年级语文论语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6个词。
2.正确朗读、背诵儿歌。初步感受四个场景分别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表达各种事物的数量词的不同。
3.选择生活其他场景,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儿歌。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数量词,并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数量词表达不同的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形声字、部首识字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号、园、桥、队、旗”5个字,会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初步了解大海沙滩和山村田园的景象,认识其中的事物。
3.感受量词搭配的准确,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方法识字和写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导入
初读课文,自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数数这首儿歌有几小节,指名分小节朗读。
3.思考交流:每小节写的是什么地方?读诗歌,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相机出示场景:海边沙滩风景图、山村田园风光图、公园美丽景色图、少先队员活动图
4.结合图片内容,朗读诗歌。
二、师生共读识字学词
(一)学习第一小节,结合海边沙滩图学习
1.生自读,想象画面。
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表达。
结合图片出示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
去掉图片,学生再次认读这些词语了生字反红。
2.随文识字,交流识记方法:滩、艘、军、舰、帆
看到这些生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忆呢?
预设:
加一加:三点水+难=滩;秃宝盖+车=军;巾+凡=帆;舟+见=舰
组词识记:
军:军人、空军、海军、解放军、军队
换一换:艘——瘦艘、舰——船
3.同学们用的方法都不错,但还有更好的,更高效的识字方法,咱们一起来看看。
艘 舰
(1)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A.这两个字都是“舟”字旁,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B.这两个的右半部分的字和读音有关系。
师引导: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把握住了这两个字的特点,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偏旁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2)“舟”字旁与船有关——
“艘”字的意思是用于船只,是数量词;读“一艘军舰”。
“舰”的意思是大型军用船只,军舰。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舟”字旁的汉字?
航、舷、艇、艄、舱……
4.再来看看这两个字,你又有了什么发现?
“滩”和“帆”也都是形声字,部首表示汉字的意思,基本字表示读音。你们试着说一说,读一读。
帆: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所以有“巾字旁”,“凡”表示读音。
滩:意思是“河道中水浅流急多沙石之地”,所以有“三点水旁”,“难”字的韵母和滩字的韵母都是“an”,这也是属于形声字的。
同学们,你们会发现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如果掌握了形声字归类的识字方法,就如同掌握了一把金钥匙,你自己就能学会很多字啦!
5.看图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
(二)学习第二小节,结合田园图学习
1.自读第二节,找出田园图里的景物。
读词语:鱼塘、稻田、垂柳、花园
2.结合形声字归类识字的方法学习“稻、园”两个字。
(1)师引导: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
预设:园:加一加,元+方框=园,换一换:园——圆
(2)形声字方法学习生字。
稻:禾木旁与农作物有关。稻是一种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稻组词:水稻、稻穗、稻谷、稻草
园:方框与什么有关呢?公园、花园、园地
以“元”为基本字的形声字还有“远”字。
3.巩固识字,看图读词。
出示鱼塘、稻田、垂柳、花园的图片
在这四个词语中,你有不明白的吗?
垂柳:就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柳树”,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柳枝都是笔直地从树枝上倒挂下来,这样的景象就说是“垂柳”。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读一读诗句,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结合图画,感受量词使用的准确:方块行座
一方:一般用来形容方形的物品。出图(砚台、手帕)等,结合生活实物,感受一方的量词使用;由此引来“一方”也专指土地,如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出图(一方土地)
方:多用于方形的东西。
块:量词,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香皂、一块糖。
行:háng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座: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座山、一座花园、一座楼房
5.看图再读第二小节,积累背诵。
(三)自读第三、四小节,认识“孔、翠、队、铜、号”
1.看图读一读3、4小节,想一想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出词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队旗、铜号、红领巾(少先队员)、(听到)欢笑声
2.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五个字?
(1)形声字归类学习汉字
“铜”是形声字,左边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系。右边的“同”表示音。
你们真棒,能用上前面学过的方法学习后面的汉字。
“队”和“翠”也是形声字。
队:原来指“坠”,本义:从高处掉下来。是“坠”的本字。
翠:“羽”是部首,字形有变化,去掉两个钩。下面的“卒”字表示读音。
(2)学习“号”。
出示号字的大篆和小篆的图片
号,上面“口”表示用嘴吹,下面代表可以吹奏的乐器,古人用管、角等发出声音下达命令,后来发展为乐器。
组词如“号角、圆号、小号、吹号”(出示图片展示)
(3)孔
本义:洞,窟窿;量词,用于窑洞。出示图片,学生看到石桥弯弯的,水面上的桥洞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圆,就像一个大洞,所以可以说是“一孔石桥”。
3.大声朗读诗歌的三、四小节,朗读中巩固新学的五个汉字。
三、朗读诗歌,巩固识字学词
1.不借助拼音,能独立读准读对儿歌。
2.读字组词,丰富对生字的学习。
3.读词语。
花园石桥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四、指导写字,总结延伸
1.出示“号、园、桥、队、旗”5个字,观察结构。
注意占格和笔顺,注意“园”的第6笔是“竖弯钩”。
2.重点指导“号”的书写,注意笔画,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师范写,生书空。“园”是全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方框上下宽度一致,不要上宽下窄。“桥、队、旗”3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努力做到“左窄右宽”。
3.抄写“花园、石桥、队旗”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4.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五、总结识字规律,完成作业
1.读儿歌,熟悉这些量词的使用。熟练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汉字。
2.用上儿歌中的量词,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一只白鹅、一片朝霞、一条项链
一方砚台、一块地、一行队伍、一座石桥
一道数学题、一孔窑洞、一丛花、一群鸭子
一面鼓、一把糖果、一队解放军、一片药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12个汉字,读顺了儿歌,学写了5个汉字和3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读字,巩固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会写“巾、孔、铜、领、群”5个字,会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
2.通过读儿歌、看图,了解公园美景、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认识其中的事物,明白准确表达这些事物的数量词。
3.拓展阅读多篇相关儿歌,积累量词,背诵儿歌。
重难点:
1.指导书写汉字。熟悉儿歌中的量词,能在生活中准确运用这些量词。
2.尝试看图说一说量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表达同一个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巩固认读所学生字和词语
1.指名读文,比一比谁读得。
2.认读词语:沙滩、军舰、帆船、稻田、翠竹、队旗、铜号
3.摘字卡,认读生字组词。
二、学习三、四小节的内容,深入理解量词的用法
(一)第三、四小节,学习量词
道、孔、丛、群、面、把、队、片
1.一道小溪:“道”指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
如:一道河万道霞光。【出图展示帮助理解】
【_“道”作为量词还可以用到很多地方,如两道门、一道题、一道命令、一道手续】
2.一丛翠竹:这里的“丛”作为量词的时候用于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如:一丛杂草、一丛鲜花。
3.群: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
如:一群马(一匹马)一群人(一个人)一群鸟(一只鸟)
4.一面队旗:“面”用于扁平的物件。
如:一面镜子、两面国旗。
5.一把铜号:“把”用于有把手或能用手抓起的器具。
如:一把刀、一把椅子、一把扇子。
【“把”作为量词的用处还有很多,根据我们的学习会逐步加深】
6.一队“红领巾”。
(1)“队”用于成队的人或动物等。如:一队人马、一队骆驼、一队战机
(2)“红领巾”指代的是“少先队员——戴红领巾的人”。
一队“红领巾”指的是一队少先队员。
7.一片欢笑
(1)“片”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心意等。
如:一片春色、一片欢腾、一片真心、一片新气象。
(2)第1小节“一片沙漠”中的“片”用于地面或水面等。
如:一片草地。
(3)拓展学习:“片”,作为量词还可以用于成片的东西。
如:一片药、一片树叶、一片雪花、一片面包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先请学生讲讲自己理解的量词,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丰富自己的经验。在学生讲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地方,要给予准确的解释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悉这些量词,并能尝试运用。】
师小结:在读儿歌的时候,我们认识了解了量词的用法;细读儿歌后,我们深入了解了每个量词的用法,我们发现有的量词真不简单,能用三个或者四个方面表达数量。只有我们在读儿歌的时候,真正弄明白量词的精准用法,才可以灵活地用到生活中,不出错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儿歌吧。
(二)背诵儿歌,积累量词
1.填空背诵。
一( )海鸥,一( )沙滩,
一( )军舰,一( )帆船。
一( )鱼塘,一( )稻田。
一( )垂柳,一( )花园。
一( )小溪,一( )石桥。
一( )翠竹,一( )飞鸟。
一( )队旗,一( )铜号。
一( )“红领巾”,一( )欢笑。
2.看图背诵。
给出四幅场景图,每幅图上出现四种事物,学生说出带量词的词组。
3.自主背诵。
两人或多人合作背诵展示。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巾、孔、群、铜、领”5个字,观察结构。
(1)占格和笔顺,注意“巾”是独体字,第2笔是“横折钩”。
(2)“孔、群、铜、领”4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仔细观察后,发现“铜”“领”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尤其是“领”的左边“令”字捺变点。
“孔”“群”虽然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书写时要做到“左右均等”。
2.抄写“铜号、红领巾、欢笑”3个词语;生描红再练写。
提示:“笑”的第7笔是撇。
3.展示交流,再次修改。
四、拓展阅读
1.出示儿歌《量词歌》和《连念七遍就聪明》,自主阅读。
一张桌子两杯茶,天上七颗星,
三棵柳树四朵花,地上七块冰,
五条鱼儿水中游,树上七只鹰,
六只鸭子岸上耍,梁上七根钉,
七本书,八幅画,台上七盏灯。
九面彩旗呼啦啦,呼噜呼噜扇灭七盏灯,
十个娃娃排排坐,哎呦哎呦拔掉七根灯,
滴滴答答吹喇叭。呀嘘呀嘘赶走七只鹰,
这些量词要记清,抬起一脚踢碎七块冰,
千万不要弄混它。飞来乌云盖没七颗星。
一连念七遍就聪明。
2.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3.分享收获:你从儿歌中学到了什么?
4.积累量词,说一说,记一记:
一(张)桌子一(杯)茶一(棵)柳树一(朵)花一(条)鱼
一(只)鸭子一(本)书一(幅)画一(面)彩旗一(个)娃娃
一(颗)星一(块)冰一(只)鹰一(根)钉一(盏)灯
五、拓展运用
1.变换量词,拓展运用,看谁说得多。(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与同伴交流自己准备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运用量词介绍画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儿歌。
2.古代也有关于量词搭配、描述画面的诗句,推荐背诵《一字诗》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小结:课文中通过四个场景,介绍了16个量词的用法。只有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说,你也可以把量词用对,用准。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3.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
4.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5.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6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珍珠鸟》教案设计
《珍珠鸟》教案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4、课文拓展延伸,完成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难点是拓展延伸,续写一个作者放飞珍珠鸟的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自读、齐读。
2、学写生字
师范写卷、案、赖
学生描红、临帖,反馈。
二.学生自读课文,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问题:真好,好在什么地方?
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漂亮、可爱。并板书:漂亮,可爱。
四、学生快速找出体现小珍珠鸟漂亮的语句?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第三段,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析该段:一是抓特征,二是讲解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悟
1、什么是信赖?文中写了谁信赖谁?课文当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珍珠鸟信赖作者的?读一读相关语句。
引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信赖关系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出示第四段,生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五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升华,说一说你心中的信赖是什么?
三.作业
课文结束了,但故事依然在继续,小鸟慢慢长大了,越来越向往外面自由的世界,作者也深知狭小的房间不是小鸟永久的家,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作者要放飞小珍珠鸟。朝夕相处的伙伴就要分离了,真是难舍难分,那场面非常的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场面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21珍珠鸟
喜爱
信赖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7
小学语文教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听二()班的小朋友聪明能干而且又有礼貌,很高兴认识大家。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你能跟我打个招呼吗?你能热情地跟我打个招呼吗?认识你这样有礼貌、热情的小朋友非常荣兴。夏天悄悄地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什么?你们知道诗中的“我”想变点什么吗?请大家读诗歌,到诗中找答案。
二、诵读体味,想象感悟,引起共鸣。
(一)汇报,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想变()、()和()吗?
(二)你最喜欢他变的哪一样?把你最喜欢他变的那一样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为什么喜欢?
1、“雨滴”
(出示课件)雨滴是什么样的?生活中见过晶莹透亮的东西吗?
现在我是一片大大的荷叶,你这雨滴睡在我身上是什么感觉?读出来。
2、“鱼儿”
怎样的小河?什么样的小河是“清凌凌”的小河?生活在这样的小河里,鱼儿一定非常快乐。你也想快乐的游一游吗?让我们一起游入清凌凌的小河吧!边读边做动作。
3、“蝴蝶”
蝴蝶是怎样在花丛中穿梭的呀?我这儿有只蝴蝶,谁愿意到花丛中去穿梭呀?那我们其他的小朋友都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始穿梭吧!
它在花丛中穿梭干什么呀?它心里一定……读读
4、“蝈蝈”
猜猜“我”变成蝈蝈会唱些什么歌?你会唱吗?唱起来。多么快乐的蝈蝈呀!男生读。
5、新月、星空
是啊,夏天的夜晚也是如此迷人,夜空更是令人向往。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3、《黄冈》第7课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教后反思】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准确认读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准确流利地读课文,小学一年级《绿色的和灰色的》教案。
能力目标:写字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美的意境。读出自己对诗中小动物的真实感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美丽的绿色世界,看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生:欣赏美丽的绿色世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产生读书欲望。
新授:
1、认读二类字。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在文中圈出来。同桌之间读一读圈出的字。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
3、出示词语、句子,强化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不丢下任何一个孩子)。
4、要求学生读熟课文。生自由读。
5、检查读书情况,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绿色的和灰色的》教案》。谁来把自己读的很棒的一遍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个人读、分组读。学生间互相评一评。
6、让学生讲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叙述的讲故事的方式,随机点评。以鼓励为主。
7、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先分组,再做好充分准备。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听、说、演、记等综合能力。
生:准备语言、动作。分组表演。
8、提出问题:通过表演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想对诗中的那个小动物说说话?
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读与思相结合,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9、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名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答案给予总结,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
10、指导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叹气”生读出一定的情感即可。
11、出示课件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指名学生说一说。学生提出问题。
12、记字写字。体现主动性,方法性、审美性。强调书写习惯的养成。
生: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最新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古典小说的语感。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喜欢读、乐意读的好书。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①名曰、 石窍、 围圆、 与狼虫为伴
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
4、组织交流:
(1)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板书:寻源称王。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B、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
(语言简练,工整,采用排比的手法)
C、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采用对比的写法。
C、朗读句子。
D、模仿写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五、小结,感悟特点。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
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再一起读这些词。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
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勇敢无畏
仙石迸裂—— 毛遂自荐 聪明伶俐 ——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